3萬:30萬,這是去年盤錦市海蜇產量與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對比數字。而在被譽為“中心漁場”的遼東灣,如今有規模的魚汛只剩海蜇。
5月30日,盤錦市海洋與漁業局在遼東灣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增殖放流活動———價值50萬元的3億尾對蝦蝦苗被投入海中。
“中心漁場”魚量銳減
渤海海域素有“天然漁場”的美譽,而遼東灣則被譽為“天然漁場”里的“中心漁場”。
據盤錦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呂波介紹,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遼東灣的經濟魚類多達50余種。如今,能夠形成魚汛的經濟魚類僅為五六種。黃花魚、帶魚等基本絕產,主要捕撈品種的蝦蛄、日本鱘資源量也在減少。呂波介紹,如今盤錦人吃到的刀魚等海鮮,大部分是來自南方海域。
“最近幾年,遼東灣有規模的魚汛只有海蜇資源。”呂波遺憾地說:“盡管如此,海蜇的產量與15年前相比,至少相差10倍。”
三原因導致資源枯竭
呂波介紹,導致水產資源枯竭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環境污染。盤錦是九河下梢之地,被污染的河水,直接流進遼東灣,不少魚類死亡;第二,遼東灣海區至少有10個鉆井平臺,海上作業嚴重威脅魚類生存;第三,捕撈強度過大。目前,盤錦地區漁船數量過多,這些漁船在捕撈時,使用細而密的網具(俗稱絕戶網),直接危害魚兒的繁殖。
緊急救助“中心漁場”
“增殖放流,是眼下最好的辦法!”呂波認為,“但即便污染問題解決了,若想恢復到以前那種局面有可能需要幾十年。”
5月30日,盤錦市海洋與漁業局將價值50萬元的3億尾對蝦蝦苗投入遼東灣。呂波告訴記者,“水產公司的老板們聽說要放流,都低價甚至賠錢賣給我們蝦苗。”
6月12日,盤錦市海洋與漁業局還將在遼東灣舉行投放海蜇苗活動,我省瀕海城市將同時舉行增殖放流活動。
除增殖放流外,海洋與漁業部門還對漁船的數量進行控制、實行禁捕休漁期制度、對“絕戶”網具進行嚴打,以此來控制水產資源的流失和枯竭。
(來源:華商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