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用假鳥吸引“神話活鳥”
2013年03月15日
浙江在線03月15日訊 48歲的陳水華是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鳥類學博士,研究鳥類有20多年,他現在正在負責一個科研課題項目,就是在象山韭山列島首次嘗試對中華鳳頭燕鷗實施種群恢復招引。
“預計4、5月可安裝美國進口來的招引設施,年底能見成效了!”他昨天笑呵呵地說。
浙江省林業(yè)廳表示,通過人工技術設備,讓珍稀野生動物“回家”繁衍,在浙江是第一次嘗試。如果課題試驗效果好,今后將對保護浙江省內的其它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具有借鑒意義。
“神話之鳥”全世界只有50只
比國寶大熊貓還要珍稀
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招引的動物,其來頭非一般。
在浙江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總站站長丁良冬看來,它堪稱鳥類中的“大熊貓”。
中華鳳頭燕鷗,原名黑嘴端鳳頭燕鷗,其區(qū)別普通大鳳頭燕鷗在于,它嘴巴尖是烏黑的,羽毛雪白的,搭配非常漂亮,它是世界極度瀕危的物種,被譽為“神話之鳥”。
人們把它冠名為“神話之鳥”,是形容它的蹤跡非常神秘,數量又極為稀少。
因為中華鳳頭燕鷗原在中國東部沿海島嶼繁殖,秋冬季遠赴南太平洋地區(qū)越冬。1861年在印尼東部被首先發(fā)現,在中國自1937年青島沐官島采集到21只標本后就沒有了記錄,該物種一度消失達63年之久,直到2000年在臺灣管轄的馬祖列島被重新發(fā)現。
2004年8月,浙江自然博物館研究人員在象山的韭山列島自然保護區(qū)內發(fā)現了它(20只成體),在國際范圍引起廣泛關注。
之后兩年,它又神秘消失。
在2008年至2011年,連續(xù)四年在舟山五峙山列島觀察到它繁殖。
臺灣馬祖列島、象山韭山列島和舟山五峙山列島是中華鳳頭燕鷗目前全球已知、僅有的三個繁殖地。
據估計,目前中華鳳頭燕鷗全球總量不超過50只,被列為國際極危物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陳水華透露,因數量極其稀少,中華鳳頭燕鷗可能將晉升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它一年只下一個蛋
作為中國最珍稀鳥類,中華鳳頭燕鷗成年體重大約2斤重,比雞略小,但神奇在于,它每年只下1個蛋,按照它的壽命15年計算,此鳥一生只產10多個蛋。
它孵化時間比雞蛋要長,一般需要25-30天,而且還要兩只親鳥輪流孵化,才能孵化出小生命。
加上老鼠、蛇等天敵,海島上雛鳥有可能餓死和曬死,有可能被臺風摧毀,各種干擾繁殖因素太多了,導致中華鳳頭燕鷗的自然繁殖成活率超低。
中華鳳頭燕鷗喜歡與普通大鳳頭燕鷗混居在一起繁衍,悲催的是,2007年7月初,中華鳳頭燕鷗與普通大鳳頭燕鷗在韭山列島下了1000多個蛋(絕大多數是普通大鳳頭燕鷗蛋),結果被不法分子全部撿走,自然繁殖完全失敗。
由于受到人為撿蛋的威脅和干擾,在經歷幾次繁殖失敗之后,原在韭山列島繁殖的中華鳳頭燕鷗和數千只大鳳頭燕鷗從2008年起離開了韭山列島。
利用假鳥和鳥聲
吸引中華鳳頭燕鷗重返韭山列島棲息繁殖
韭山列島距離象山港近20海里,用什么人工技術讓“神話之鳥”回歸呢?
陳水華說,中華鳳頭燕鷗是一種群聚繁殖鳥類,它們的繁殖棲息地選擇受社會信息(主要為同類的選擇傾向)影響最大。
根據這一特性原理,借鑒國外海鳥招引和恢復成熟的經驗,準備采用假鳥模型和鳥叫聲回放科技手段來實施。
具體來說,在5-8月燕鷗繁殖季節(jié),在韭山列島選定島嶼的草叢、巖石、沙灘上,安置400只與中華鳳頭燕鷗一樣大小的假鳥,假鳥是美國漁業(yè)與野生動物局“野生動物無國界-極危動物保護基金”資助制作,材料采用硅膠和塑料,風吹雨淋,不掉毛不掉色。
400只假鳥需要3萬美元,折算人民幣每只要500元。
在假鳥邊上還配置鳥聲回放系統(tǒng)數臺,在繁殖季節(jié)開始之前,利用假鳥以及播放預先錄制的中華鳳頭燕鷗和大鳳頭燕鷗繁殖群的叫聲(已錄制),吸引中華鳳頭燕鷗在選定區(qū)域棲息并繁殖。
鳥聲回放系統(tǒng)是利用蓄電池 太陽能,可保證數月不間斷發(fā)出求偶叫聲。
在整個招引期間,至少有兩名經過專業(yè)培訓的志愿者或者研究生居住在鄰近大島上,每天到繁殖島嶼上對招引效果和燕鷗繁殖情況開展遠距離監(jiān)測和記錄。
當然,在招引設備區(qū)域,事先進行鼠害、蛇害和猛禽防治。
包括安裝監(jiān)測木屋、假鳥和設備、人員監(jiān)測在內,整個招引“神話之鳥”項目經費預算近百萬元。
中華鳳頭燕鷗可用于監(jiān)測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
浙江省林業(yè)廳介紹,由于中華鳳頭燕鷗喜歡吃海里小魚,安靜和清潔無污染的空氣,所以利用招引項目還可動態(tài)監(jiān)測浙江沿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在此提醒公眾,普通百姓不要吃鳥蛋,逐步杜絕沿海撿拾鳥蛋的惡習,沿海漁民不要過度捕撈近海小魚,讓海鳥有小魚吃,有窩繁殖,重新恢復海鳥翻飛的生機。
國外成功經驗
陳水華說,國外有過成功的人工招引鳥類經驗。
比如,美國Malheur湖位于內陸沙漠地區(qū),是一個國家級野生動物保護區(qū),歷史上曾經是紅嘴巨燕鷗的繁殖區(qū),但由于繁殖棲息地遭受破壞,繁殖群消失。
2011年,當地政府決定投資400萬美元在Malheur湖中建設一個人工島,也是利用假鳥和鳥聲等手段,吸引紅嘴巨燕鷗前來繁殖。
一方面恢復紅嘴巨燕鷗在Malheur湖的繁殖種群,另一方面也利用紅嘴巨燕鷗控制Malheur湖中日益繁盛的外來魚種——鯉魚,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