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氣質量播報》成長記
2013年03月19日
多知道點
《北京空氣質量播報》成長記
1998年2月28日北京電視臺播出了第一期《北京空氣質量播報》,內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氣污染指數、空氣質量級別和空氣質量評價4項數據。
1999年3月1日起《北京空氣質量播報》由周報改為日報,播出當日的空氣質量數據,以滿足百姓每日了解空氣質量的需求。
2001年5月1日起播報又增加了空氣質量預報數據,為第二天的空氣質量提供參考。
2008年3月18日《北京空氣質量播報》開辦廣播直播欄目。
2011年1月1日 《北京空氣質量播報》廣播欄目在原來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每天播出3次的基礎上,又在北京交通廣播和愛家廣播各增播一次,并且內容各不相同,由“一臺三檔”變為了“三臺五檔”,不僅增加了播出頻次,也增加了為市民服務的信息。
15年前,一位政協委員的建議,讓市民開始關注北京空氣質量狀況。5年前,《北京空氣質量播報》廣播直播欄目開辦,讓市民開始及時獲得空氣質量信息。如今,《北京空氣質量播報》已成為市民了解空氣質量的一個窗口,贏得了許多聽眾的肯定與支持。
唯有了解才能關心
1997年,站在北京的中央電視塔觀景平臺向市區遠眺,一個厚厚的“灰色鍋蓋”將京城蓋了個嚴嚴實實,大量工業廢氣、煙塵、機動車尾氣聚集在城市上空。趕上燃煤季節,人們總會感到氣味刺鼻子、辣眼睛、嗆嗓子。
1997年,時任九屆市政協委員的張慶威,考慮到市民對空氣質量的狀況并不十分了解,同時,百姓對大氣質量應該有知情權,在1998年1月的市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他提交了一份《關于在新聞媒體公布空氣質量》的提案。
他在提案中寫道:“為了進一步使北京市各級政府和部門及時了解北京市的空氣質量狀況,促使環保部門加大行動力度,以及加強市民的環境意識,使全社會都享有環境的知情權,都來關心和了解北京市的空氣質量狀況,建議在新聞媒體上公布北京市空氣質量周報或日報。”
這份只有300多個字的提案很快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提交不到一個月,時任市長的賈慶林在市長辦公會上就對此問題進行了研究。繼而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從1998年2月28日起,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空氣質量周報。
但是,在新聞媒體公布北京市空氣質量的舉措,只解決了市民獲得北京市空氣質量知情權的問題。隨著社會各界和首都市民全方位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大家越來越關注北京市空氣質量未來趨勢的預報。
2000年,張慶威在市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上又提交了《關于啟動北京市空氣質量預報系統》的提案,建議發布北京市空氣質量預報。一年后,他的建議又被市政府采納。
2004年11月,時任北京市長的王岐山在調研城市管理工作時提出,要辦一個城管電臺,就像交通臺一樣,讓群眾自覺維護城市管理建設。
之后,經過多個部門的協商,2008年3月18日,北京市環保宣傳中心與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FM107.3、AM1026)合作開辦了《北京空氣質量播報》欄目。2011年1月,北京交通廣播(FM103.9)和愛家廣播(AM927)也紛紛要求開辦欄目,為聽眾提供及時、準確的空氣質量信息。
唯有認同才能參與
“聽眾朋友,早上好。市環保監測中心提供的信息顯示,今天白天,全市各區域空氣質量都將不錯,均在二級、良的水平。很適合大家外出,感受早春的氣息。”
“聽眾朋友,不知道您注意到沒有,現在登上景山已經很難看到幾年前四周青煙繚繞的情景。自北京市文保區逐步實施煤改清潔能源治理低空面源污染以來,附近居民明顯感覺空氣質量好多了。”
每天早上7∶27,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的忠實聽眾都會從收音機中聽到《北京空氣質量播報》播報員熟悉的聲音。
欄目開播后不久,由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總編室負責收集、編輯的《聽眾反映專輯》便收到了聽眾舒兵寫來的一封信,信中寫到:“《北京空氣質量播報》在第一時間向聽眾播出空氣質量,宣傳普及空氣質量知識,報道環境保護資訊,十分方便聽眾安排外出和生活,實為百姓辦了一件大實事,受到我們的關注和歡迎。”
在信中,舒兵還寫到“別看這個欄目小,只有短短3分鐘,但作用大、效果好,百姓生活離不了。我在收聽這個欄目后,增長了環境保護知識,提高了環境保護意識,像節目中播出的‘空氣質量級別劃分、鼓勵使用小排量汽車、節能住宅建設’等,我聽后收獲很大,從思想上認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應該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提高了我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如今購物,我已經使用購物袋了,以減少白色污染、盡到一個公民的責任。”
之后,舒兵又建議欄目應該增加空氣質量知識內容,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是怎么形成的,公眾怎樣做才能減少這些污染物。
2013年以來,北京市遭遇了罕見的連續霧霾天氣,《北京空氣質量播報》欄目增加了每天播出的頻次,最多時由原來的每天4期增加到每天7~8期,最密集時每半個小時播出一次。聽眾通過登錄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網站或收聽《北京空氣質量播報》,能了解到最及時準確的空氣質量信息。
如今,《北京空氣質量播報》已經成為市民了解城市空氣質量的窗口。不少熱心聽眾常常通過電話、短信、寫信等方式表達他們的意愿,提出他們的問題和建議。
有聽眾說:“最早通過電視看《北京空氣質量播報》,還說總懸浮顆粒物,現在PM2.5家喻戶曉了;以前一到采暖季,空氣臟乎乎的,近郊總懸浮顆粒物就有400多微克/立方米,全年可吸入顆粒物有160多微克/立方米,現在可吸入顆粒物降到了100多一點兒。這些變化都被記錄在了《北京空氣質量播報》里。什么也比不過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積累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