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靈猴嚴重破壞山體植被
2013年04月01日
金黔在線訊 3月30日和31日,貴陽公眾環境教育中心組織專家、網民、學生、喂猴人、民間環保人士,對黔靈山公園的生物多樣性進行科學考察。考察后認為,獼猴對黔靈山公園植被的破壞觸目驚心。
數量超過承載能力
考察后認為,現有的獼猴種群數量,已經超過了黔靈山公園的環境承載能力,猴山上森林被破壞嚴重,主動攻擊游客的傷害事件不斷上升。據介紹,黔靈山的獼猴,最早出現于上世紀80年代,至今已有約600只。
據中國獸類學會靈長類專家組成員、貴州師范大學周江博士介紹,對于野生獼猴而言,野櫻桃以及一些杜鵑花科植物都適合充當食物,但是黔靈山公園里面,這些可供野生獼猴食用的植物分布很少,不夠獼猴食用,所以公園獼猴的取食來源多半由人工喂養。
“現在的獼猴如果離開喂猴人或者是游客的投食,可能會有1/10到1/8的猴子將被餓死。尤其是到了冬天,覓食更困難。”周江博士表示,如將獼猴遷徙,目前貴陽市周邊沒有任何一個公園或者是林區的植被和生態環境可以供它們野外生存。
能否對其實施“計劃生育”
參與考察的貴陽市民李女士說,她們廣泛聽取了各方游客的意見,并親眼目睹了游客對動物的熱愛。“有山有水有生靈,是萬物最和諧的狀態,公園因為有了這些動物,有了這些野生的獼猴,而顯出了它的勃勃生機。”因此,保留黔靈山動物園以及野生獼猴是很有必要的。
但李女士建議,對黔靈猴實施“計劃生育”。“從數量上說,黔靈山究竟能容納多少野生獼猴生存,在既不影響植被、破壞生態平衡,又能保障游客安全,還能整體提升公園內涵的前提下,建議對野生獼猴進行數量控制。”
一旦數量增加,采用喂食避孕藥、絕育放養等手段來控制其繁殖。建議成立由靈長類專家參與的科考組,系統、科學地對公園內野生獼猴進行常態化管理。
李女士還提出,捕捉野生獼猴時,應透明、公開、合法。應先形成文字,按照法律規定逐級上報。捕猴及放歸過程,應有專家、科考人員、媒體、愛心人士組成的監督小組監督執行。這一做法可以有序管理猴群,有效預防動物交易黑幕,杜絕殘忍事件發生。
據悉,黔靈猴將何去何從,目前有關部門還在進一步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