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江村民吐槽“變色河”
2013年04月12日
浙江環保新聞網4月11日訊 ( 記者 吳裴 季建榮 ) 從環保“黑帽子”、錢塘江上游的一顆“毒瘤”到省級經濟開發區。十幾年時間,衢江經濟開發區發生了質的改變。“臭氣到、衢州到”的不良印象亦逐漸被人淡忘。
“根本就是表面文章,每天黑煙飄出,污水依然肆虐,錢塘江下游水安全隱患依然存在。”開發區附近的村民直言不諱:“近幾年的整治根本是治標不治本!”
衢江經濟開發區南面,一條近一米寬的河溝自西向東,沿著開發區流過,終點就在校樟溪,而校樟溪最終則匯入衢州人的母親河——衢江。
開發區邊污水洶涌 驚現“變色河”
早上9點,在霞飛中路與海力大道交叉口位置。記者發現,一根直徑1米左右的水泥涵管里,藏青色污水傾瀉而下,進入河溝,順著河溝往下游奔襲。涵管底下被沖出的一個3、4米寬的大坑,表面飄著厚厚一層泡沫。河溝兩側草木枯死,泥土表面更是染上一層黑色。
半小時后,污水形狀突變,橙色污水取而代之,PH值濃度更是高達13—14左右(初步檢測)。不到半個小時,一條橙色“彩帶”悄然形成。
記者在開發區隨機采訪路人,聽到最多的是這樣的詞匯:每天都是這樣的、很毒、現在這河里連魚都沒有了……
堅字標準件有限公司內 現相似性狀廢水
上午9點21分,記者現場撥打12369聯系衢州市環保局,然而電話始終處于繁忙狀態無法接通;衢江區環保局投訴熱線同樣無人接聽。幾經周折,10點15分,記者與衢江區環保局工作人員接頭,此時,原本的藏青色廢水已轉變成橙色,強堿性(初步檢測)廢水不斷外排。
通過對地勢、管道走向、行業污染物特征等綜合分析,記者與衢江區環保局現場執法人員逐個排查,直到進入浙江堅字標準件有限公司。
在埋設于地下的酸洗池內,一股藏青色污水,引起了記者注意。
記者用PH試紙測試,發現酸洗池內的藏青色污水PH值趨近正常,這與外界的藏青污水極其相似。 隨后,在另一標有“鉻酸池”的池內,記者發現了PH值高達13-14(初步檢測)的污水,顏色赫然與外界類似,呈現橙色! 無論是色度還是PH值,幾項指標均與外界污水高度相似,難道這里就是污水源頭?
“不可能!”企業負責人這時顯得異常激動,隨后他給出理由,“外面那個管口將近一公里,離我們廠距離那么遠,,而且我們這又是在下游,哪有水從低往高流的?怎么可能會是我們?”
顏色、PH對應 查實還需檢測
記者了解到,堅字標準件有限公司有鍍鉻、鍍鋅等電鍍工藝,污水中更是含有劇毒重金屬六價鉻,這令記者再次提高警惕。
對此,衢江區環保局楊建云說:“外面采樣的幾股水和企業(堅字緊固件)兩個池子里面的水,從顏色和PH上看是很像的。不過具體是不是這家企業排放出去的,還要等幾個水樣檢測結果出來對比一下才知道。”
下午2點左右,記者與楊建云再次來到外排雨水口,此時廢水性狀再次發生變化,相比較之前水樣稀釋了不少,但依然呈強堿性(初步檢測)。楊建云分析:此時的污水應為藏青色中性水與橙色強堿水的混合體。
“雖然堅字緊固件的地勢比較低,但是不排除用抽水泵打出去的可能性。”楊建云稱:會繼續展開調查,直到找到污水源頭。
以下為記者現場采集的水樣,從左往右分別為:上午10點雨水排放口取樣;上午9點雨水排放口取樣;下午2點雨水排放口取樣;堅字標準件鉻酸池取樣;堅字標準件酸洗池取樣。
“高投入,零產出”,為了逃避污染物處理費用,獲得盡可能多的經濟利益,不少企業選擇偷排。對他們而言,多偷排一噸污水,便能少開支處理成本。
“污染一條河要不了幾個月但治理就不是三五年的事”,然而直到今天,各級各地職能部門始終找不到平衡點,來協調盈利與環保的杠桿。
記者了解到,衢江經濟開發區內眾多企業的工業污水,往往自行處理達標后外排,園區內將近300家企業,只有出水量大、重點監控企業才安裝有線監 控系統。此外,作為該開發區環保工作的主管部門,衢江環保分局日常巡查的頻率基本為1—2個月一次,甚至更長,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企業污水能否達標排 放,僅僅依靠自律。
在我們呼吁加大處罰力度的同時,組建行之有效、完善的監管體系,也是環保工作的關鍵所在。
衢江經濟開發區污染事件調查,是否會發現新的線索?究竟誰是“真兇”?記者會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