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環境面臨的首要威脅,是流域內不斷增長的廢污水排放。根據《長江流域水
一些人們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長江流域水資源量高達一萬億立方米,自凈能力強,環境容量大。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流域內的四川、重慶、湖北、江蘇、上海等地都制定了重化工發展計劃,僅江蘇一省沿江的化學工業園區就有近40家。
高污染項目的密集,大大加重了長江的環境負擔和環境風險。與此同時,諸多城市依然沿襲傳統,將長江及其支流作為生活污水的下水道,2004年的平均污水處理率只有10%.由于沿江許多城市排污口和取水口交錯分布,大量污水排入長江將直接危害沿江居民的身體健康。
長江水環境的另一大威脅來自過度的水電開發。一些支流的水電工程,在帶來發電、防洪等效益的同時,也對流域的生態產生了負面影響,其中包括因庫區水流流速變緩而造成的水環境容量減小。在污染源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和水環境容量減小的雙重作用下,長江干支流水質都有所下降。
對長江水環境的第三個威脅來自于調水。雖然南水北調水量占長江的總水量比例較低,但長江調水不僅僅限于北方,南方許多地區也加入其中,比如江蘇的引江(長江)濟太(太湖)和云南的滇中調水工程,其目的是引長江水稀釋太湖和滇池等污染水體。如今沿江許多城市都希望通過這樣的置換來拯救城市湖泊,全然不顧這將大大加重長江的負擔。
要想避免長江重蹈淮河、海河、黃河的覆轍,我們必須解除長江面臨的三大威脅,從源頭治理污染,同時控制水資源開發的規模。
近年來的實踐表明,僅僅依靠資金和技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們還需要進行機制創新。只有建立一個更加透明和具有參與性的環境治理體系,通過流域內公眾的廣泛參與,促進環境監管,監督治污資金的有效使用,促使相關決策者慎重地考慮環境因素。
□馬軍(北京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