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風韻系列展——“城池漫游”
展覽名稱:北京風韻系列展——“城池漫游”
展覽時間:2006.06.05 10:00 至 2006.06.12 14:00
主辦單位: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局
展覽場地:4、6、8號展廳
展覽介紹: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局聯合主辦,北京畫院承辦的“北京風韻系列作品展-城池漫游”,是北京風韻大型系列美術創作、展覽、出版項目的第四個主題、第四次展覽,共展出描繪北京城池街道、胡同四合院、風土人情的中國畫、油畫作品計88件,共有65位著名畫家參與創作。此次展覽的創作主題是“城池漫游”,分為城郭街道、胡同民居、風土人情等三個部分,體現出參與創作的畫家在題材選擇、表現深度、藝術水準等方面對北京城郭街道、胡同、四合院等民居文化和風土人情的深刻理解和獨特感悟。
許麟廬書畫展
展覽名稱:許麟廬書畫展
展覽時間:2006.06.05 10:00 至 2006.06.12 12:00
主辦單位:中央文史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研究院、中國書法家協會、榮寶齋
展覽場地:1、2、3號展廳
展覽介紹:許麟廬,原名德麟,1916年出生在山東蓬萊一個漁民家庭。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花鳥畫研究會會長。
4歲時,隨父全家逃難到天津。幼年,姐姐描龍畫鳳的女紅才藝和《芥子園畫譜》,左右了許麟廬一生的追求,也終于成就了他那多彩而獨特的藝術人生。1939年許麟廬在天津結識了溥心畬。兩人情投意合,成了忘年之交。1945年經李苦禪介紹,正式拜齊白石為師,伴侍白石老人左右14年,耳濡目染,得益非淺?!皩W我者生,似我者死!”老師的教悔,使許麟廬受用終生,形成了他特立獨行的大寫意畫風。新中國成立后,許麟廬在徐悲鴻、齊白石的支持下,于西觀音寺開了和平書店。一方“取諸懷抱”閑章,揭示了許麟廬投資辦店的初衷。從60年代起,許麟廬憑借實力和學養,受命于夏衍,為榮寶齋、為故宮、為國家搜購收集歷代遺珍。數年間走遍大江南北,鑒定古今書畫不下萬千。當然,有緣覓得蘇東坡墨跡《瀟湘竹石圖》,后經鄧拓之手而典藏于中國美術館,則是許麟廬此生之舉中最為得意的一件事了。
在從事筆墨丹青的近70年中,許麟廬博覽歷代大家名作,吸收石濤、朱耷、揚州八家、趙之謙、吳昌碩的筆墨技法,并將民間藝術風格和京劇表現形式,融入自己的繪畫。如當代著名書畫、史論家黃苗子先生評論時所說:“許麟廬孜孜屹屹于繪畫創作,形成了他在當代畫壇中的一枝獨秀。他深得白石以形寫神的竅妙,借物象以表達筆墨,用筆墨表達內在的感受和情趣……他是以激情作畫,寫出個性、寫出風格……成為白石老人卓有成效的門生弟子?!?
2006年許麟廬修得九秩之壽,蒙各館、院、協會、榮寶等諸方垂愛,假中國美術館舉辦書畫展,以拳拳之心祈教于藝林方家。
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展
展覽名稱: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展
展覽時間:2006.06.15 10:00 至 2006.06.22 14:00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中國工筆畫學會
展覽場地:2、3、4、5、6、7號展廳
展覽介紹:第六屆全國工筆畫展覽是四至五年舉辦一次的全國性工筆畫專題展覽,此次展覽的特點是:一、展出作品多,作品數量是歷屆工筆畫展數量最多的一次;二、作品質量高,基本能夠代表當代中國工筆畫的整體水平;三、新人輩出,許多優秀作品出自青年畫家之手;四、作品的技法豐富多彩,有的追尋傳統,有的注重畫材的使用,還有的在色彩方面有所拓展;五、參展畫家廣泛,有老一輩名家、學者,有知名的中年畫家,有新出茅廬的青年畫家,更有一批來自高等藝術院校的新秀;六、大多數作品反映現實生活。本屆展覽所展出的作品將編輯出版《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作品集》,展覽開幕之際,將舉行全國工筆畫研討會。
遠望:許江繪畫作品展
展覽名稱:遠望:許江繪畫作品展
展覽時間:2006.06.16 至 2006.06.22 12:00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中國油畫學會、浙江省文聯、中國美術學院
展覽場地:1、8、9號展廳
展覽介紹:此次展覽共展出作品100余幅,新作近百幅。展覽按照主題框架分為三個部分:被切割的遠望、歷史的風景以及世紀之弈。期間將舉辦“兩個世界的交疊——許江藝術之路”學術研討會,就“平面的疲憊:繪畫在當代的境遇”、“觀、望與呈現:圖像時代的視覺真實”、“歷史、記憶與遠望:許江的繪畫”等不同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許江1955年生于福建,1982年畢業于中國美院油畫系,1988年至1989年赴西德漢堡美術學院自由藝術系研修?,F為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浙江省美協主席。
伍必端捐贈作品展
展覽名稱:伍必端捐贈作品展
展覽時間:2006.06.24 10:00 至 2006.07.02 12:00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
展覽場地:1號展廳
展覽介紹:今年八十歲的中央美術學院資深教授伍必端先生,一九五六年赴前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版畫系進修,一九五九年回國后受聘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曾任系主任。一九九六年獲中國美協與中國版協頒發的“魯迅版畫獎”。伍先生是一位勤奮且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在版畫領域里,他對木版、石版、銅版、絲網版以及綜合版畫都有很深的造詣,同時在水彩畫、水粉畫的寫作與創作上也有不少佳作。由于他的堅實素描基礎與水彩功底,后期他又創作了一批富有新意的中國畫,以伍先生的解釋,他的這些作品稱作為“彩墨畫”。
多樣、多產、創新,走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是伍先生藝術人生的主線。他畫過領袖人物諸如列寧、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等;到抗美援朝戰場畫過戰士;畫過少數民族和國際友人;也畫過祖國的名山大川以及農民和礦工;他還不止一次地刻劃過魯迅。就藝術風格而言,不管是人物,還是風景,伍先生的作品應該是細膩的、溫婉的、抒情的,同時也是優美的與和平的。畫如其人,伍先生為人熱情坦誠, 在伍先生的作品中沒有喧囂與張揚,而是不競不爭,大而婉。
伍先生先后分兩次將自己的作品和收藏多年的前蘇聯的版畫共235幅捐贈給中國美術館。去年捐贈的前蘇聯版畫的大部分已參加去年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國際藝術作品展和今年俄羅斯的專題展出。今年捐贈的本人作品共175件,其中包括版畫77幅、水彩水粉畫20幅、彩墨畫18幅、素描6幅、插圖16幅、速寫33幅、宣傳畫與封面設計4幅。觀賞這些豐富多彩的藝術品能使我們領略到伍先生的精湛藝術和豐碩的教學成果以及他謙和平實的人格品德。
陳忠志畫展
展覽名稱:陳忠志畫展
展覽時間:2006.06.24 10:00 至 2006.07.02 12:00
主辦單位:陜西省文化廳
展覽場地:5號展廳
展覽介紹:陳忠志,1935年生于廣西貴港?,F為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國畫系創業人之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孩提時代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后隨楊太陽先生學習繪畫,1953年考入中南美專(廣州美術學院前身),系統學習繪畫藝術的技巧與理論。中南美專畢業后在西安美術學院任教,受深厚傳統文化氣息的熏陶和長安畫派石魯、趙望云等人的藝術感染,加上他在黃土高原的生活體驗,逐漸融各家之長于自己的藝術創造之中,形成獨特的藝術面貌。其后他雖歷經磨難卻從不放棄對藝術真諦的不懈追求。他擅長人物又兼花鳥山水,其人物造型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技法上融匯中西、貫通古今,其作品大氣磅礴,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和精神。這種力量來源于畫家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和獨特體驗。陳忠志善于在生活中發現美,也善于把生活中的美提煉為藝術的美,并善于在可以感知的形象中傳達自己的感情。他強調藝術家的精神世界。在他的畫中靈動著樂、舞、詩的藝術氣質—音符凝固為點線,休止幻化為空白,音色調成冷暖,筆墨的傾瀉跳出舞動的節拍,畫的氣韻成就了詩的韻律。
本次展覽,集中了陳忠志先生從事繪畫藝術50年來的代表畫作60余幅,如《功勛與流逝》、《我愿化作和平鴿》、《地動山搖》、《打草鞋》、《黃土雪》等。舉辦這個展覽是對陳忠志先生半個世紀藝術生涯的總結,有一些作品是第一次與觀眾見面。解讀陳忠志的作品,其中的大氣魄、不囿俗規、高標個性的學術品格必將對美術事業產生深遠影響。
塞外天風――石泓、吳義英油畫展
展覽名稱:塞外天風――石泓、吳義英油畫展
展覽時間:2006.06.24 至 2006.07.02 12:00
主辦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外宣辦、新疆藝術學院
展覽場地:3號展廳
展覽介紹:石泓、吳義英夫婦為中國美協會員。2003年,他們分別于新疆藝術學院,民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的工作崗位上退休。在新疆生活、工作的四十年中,石泓夫婦的足跡灑滿天山南北,行程周遍絲路故道。他們的寫生與創作,或歌頌西域雄奇秀麗的自然風光,或傳寫絲路悠久璀璨的歷史人文景觀。作品寄托了他們對新疆的繾眷深情,抒發了新中國一代青年知識分子堅忍自勵、樂觀進取的豪情。
石泓的個人藝術語言精微、獨到,他不僅提煉出了一套獨特的構圖原則,用以表現盛大、雄麗的視覺圖景,而且還將寧靜悠遠、沖淡平和的氣息結合進畫面,使我們窺見蘊藉在天山、昆侖、戈壁、荒漠里的寂靜與雅致。吳義英將充滿歷史感的荒城故址作為自己的主要繪畫母題,在拓寬創作主題的同時向歷史風景畫的更高境界邁進,其作品通過特殊的視角、微妙的光色變化以及斑駁絢爛的肌理運用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力,傳達出畫家在面對荒城故址遙想古人功業時油然而生的激越之情。
在此之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曾為石泓、吳義英夫婦出版過專題畫冊,新疆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亦對二人作過專題報道。通過舉辦此次展覽,希望國內美術界和美術批評界能夠更好地了解石泓、吳義英夫婦的作品。
中東的鴿子
展覽名稱:中東的鴿子
展覽時間:2006.06.24 至 2006.07.09 12:00
主辦單位:《美術》雜志社、佛山市委宣傳部
展覽場地:8號展廳
展覽介紹:“中東的鴿子”系列作品是馮少協從關注國內社會文化狀況到極目國際風云在題材上的又一次轉變,作品表現中東地區巴以雙方長期以來因宗教、土地、民族等問題而產生的流血沖突。《中東的鴿子》系列作品的表現內容從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開始,到后來的“人體炸彈”、“定點清除”、“撤離加沙”、“隔離墻”等重大事件,一共18幅,每幅尺寸為2.5米×2.5米;大部分作品,從形式上,用油畫的材料演繹了中國水墨繪畫的審美取向。
作為一名中國藝術家,馮少協以獨特的繪畫形式,表達了對國際社會的重大問題的極大關注,用藝術作品表現了中國人民熱愛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體現了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
來源: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