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民撿到受傷幼鳥個性十足
2013年05月07日
專家說:它學名叫“鷸”,系遷徙中掉隊,一般只吃活魚
“這鳥不知道是什么品種,可真有倔勁兒,兩天不吃不喝,現在都蔫了。”昨日(05月06日)下午,家住萬柳塘路51號大院的胡先生致電沈陽晚報新聞熱線96009,稱他撿到了一只受傷的小鳥,可這鳥不思飲食。原本它還能發出尖細的叫聲,可如今虛弱得一點動靜都沒有。14時,沈陽晚報記者趕到現場,看到這只小鳥也就10多厘米長,羽毛為雜黑褐色,嘴和腳較長。
受傷小鳥直犯倔
被救后滴水不進
胡先生介紹,5月5日8時30分,他走出家門不遠,就聽見旁邊的小花園草叢里有異響。走近一看,是一只如鴿子大小的鳥,“我尋思追一下它就能飛走,結果它叫了幾聲卻飛不起來。”胡先生仔細一看,小鳥的右側翅膀受傷,眼睛也有血,隨后將小鳥帶回家并放在紙盒中。
胡先生盼著小鳥能吃點東西,可大米、里脊肉絲都沒能引起小鳥的興趣。著急的胡先生趕緊去了趟萬柳塘公園的鳥市,但誰也不知道應該如何照顧這只鳥,只告訴他喂點水。
要說這小鳥就是倔,滴水不進。到了昨天,小鳥仍是不吃不喝,連叫聲也沒了,只是蔫蔫地在盒子里趴著。
鷸鳥遷徙季掉隊
要等秋天再放飛
昨日14時30分,市野保站工作人員彭建續急匆匆趕來。“這是鷸,屬于水鳥。由于還是幼鳥,看不出來是哪個品種,但有點像灰頭麥雞。”他表示,這種鳥屬于省級保護動物,一般就吃活魚,如果要喂其他食物,只能硬塞。
據介紹,每年4月起,就有水鳥由南向北遷徙,一般持續到5月下旬。由于飛行時不小心撞到電線或者玻璃,就有鳥兒受傷掉隊。往年這個時候,野保站也會救下不少這樣的鳥。喂養、療傷一段時間后,由于過了遷徙季節,就要等到秋天水鳥遷徙時再放飛。
他表示,如果有市民再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與野保站聯系或者將鳥就近送至中山公園動物救護站,該站也是市野保站設立的救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