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試圖跳出“石油詛咒”怪圈
2013年05月13日
非洲經濟銀行近日發布的《2013年非洲油氣展望》報告指出,過去5年來,70%的新發現油氣都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南非。路透社最近報道,非洲新增油氣國家未來5年將重塑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油氣版圖。與以往不同的是,非洲國家希望掌控新發現能源,促進可持續發展。
傳統上非洲油氣主要集中在北非和西非,但現在東南非和中非也正在加入這一行列。《2013年非洲油氣展望》報告稱,過去24個月,非洲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分別占全球總產量的10%和6%。預計今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原油日總產量將由去年的550萬桶升至590萬桶,天然氣則由去年的2300億立方米增至2500億立方米。南非《商業日報》近日報道,中非地區發現新的加蓬—喀麥隆—剛果(金)能源帶,去年中非天然氣產量增長了31%。據悉,到201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原油日產量將達到660萬桶。今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天然氣年出口量達700億立方米,足夠供應意大利或德國全年的天然氣消費。一位行業分析師表示,即便如此,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新油氣潛力仍然被市場嚴重低估。
面對東南非和中非崛起的能源國家,國際能源巨頭紛紛加大投入。本報記者最近在剛果共和國濱海城市黑角看到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和法國石油公司毗鄰在此生產石油。據當地人介紹,這些油田都是最近兩年發現開采的。雪佛龍、殼牌等全球油氣巨頭也爭相開發東南非油氣資源。據肯尼亞媒體報道,東非國家去年至少簽署了17項重要勘探合同,是前年合同數量的兩倍以上。
與此同時,非洲自身能源需求也在急劇增長。《2013年非洲油氣展望》報告指出,本地區電力需求推動油氣能源需求迅速增長。據肯尼亞《東非人報》日前報道,受地區經濟發展、日益增長的中產階級消費增長和非商業部門擴張驅動,東非地區電力需求大幅增長。世界銀行估計,目前東非地區電力危機日益嚴重,肯尼亞、烏干達和坦桑尼亞電力缺口分別高達16%、26%和2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指出,如不能顯著提高發電能力,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國家將無法在未來20年維持目前的經濟增長率。
世界銀行下屬的國際金融公司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礎設施首席投資官布魯維勒對本報記者說,非洲新發現的油氣資源正在沖擊原有能源格局,不僅加劇了非洲區域內能源的競爭和區域領土紛爭,也推動了國際能源巨頭在非洲的競爭。布魯維勒表示,非洲國家不僅需要利用好這些能源,還要管控好這些能源,避免出現尼日利亞漏油和肯尼亞與索馬里邊境爭議等能源紛爭。
為加大新發現能源收入向可持續發展的傾斜力度,烏干達目前成立了“自尊發展基金”;加納已設立兩支石油基金,將石油收入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及發展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官員和學者紛紛探討如何將能源收入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開采石油資源理應使一國變得富足,但有的國家卻因此變得更加貧困,這就是所謂的“石油詛咒”。其核心原因是石油的開采、加工等為外國人所控制,肥水流入了外人田。南非基礎設施建設領軍企業艾維格集團核建設部部長丹尼對本報記者表示,新發現能源不一定帶來經濟發展,未來非洲經濟必然要轉向內生性的經濟發展模式,即從單純出售能源資源,轉向利用自身能源發展工業化。這需要非洲不斷加大對能源的掌控力度,如何利用新發現能源為這一轉變提供了契機。
南非金山大學商務學院學者科菲·庫阿庫對本報記者說,非洲資源開發模式必須由非洲需求來決定,新發現油氣收入要支持傳統產業及社會發展,這樣既能避免出現“石油詛咒”的怪圈,又能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