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臺計劃建設垃圾處理設施
2013年05月13日 來源:中國環境報
中國環境報(記者 劉曉星 北京報道)北京市到2015年,將新增生活垃圾處理能力1.8萬噸/日,日處理能力達2.31萬噸;垃圾焚燒、生化等資源化處理比例將達到70%以上,填埋處理比例降至30%以下。
這是記者從日前發布的《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中獲悉的。根據方案,北京市2015年將建成“十二五”規劃中確定的35座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和滲濾液處理設施,以及5座建筑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
北京市政市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當前垃圾處理工作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資金投入不足,投資機制和回報機制不完善;二是設施建設存在選址難、落地難、開工難、配套難等問題;三是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標準、技術工藝、運行管理水平不高;四是源頭管理薄弱,聯合監管、執法等工作機制尚未形成。
根據方案,2013~2015年,北京市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及外圍配套設施建設共需資金約502億元。其中建設資金約152億元,配套設施建設、村莊拆遷、征地補償等資金約350億元。同時,鼓勵社會、企業參與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建立并完善投資回報機制;研究確定合理的垃圾處理服務價格、收費標準,調整機制和資金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垃圾異地處理經濟補償機制。
此前,北京市副市長張延昆在生態文明和城鄉環境建設動員大會上表示,要加強新技術在垃圾處理設施運行和管理中的應用,嚴格執行相關工藝標準,做好垃圾滲濾液處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垃圾填埋場排放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