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工地2000余個燕巢遭毀
2013年06月21日
閱讀提示5月下旬,新鄭市龍湖鎮一處在建樓盤工地,萬只崖沙燕在地基坑斷面上打洞筑巢,施工方為此停工保護,通過本報的連續報道,此事引發全國一片盛贊。緊接著,在中國水電集團某局鄭州西郊一工地,又有不計其數的崖沙燕巢穴被發現,新華報以《似曾相識燕歸來》為題,再次向讀者展示了溫馨的場面。然而,就是這個讓我們一度引以為傲的工地,前天將鐵臂伸向了燕巢,它們家園被毀逾半。
痛心
是誰辜負了“大愛之城”的美稱?
在鄭州市中原區段莊村東側,萬余只崖沙燕將巢穴修筑在某國家重點工程的土崖上,那是一條尚未挖掘的臨時通道,供人進出段莊村。這條臨時通道寬約10米,地面與底部垂直落差至少20米,南側形成的橫截面,陡峭如山峰,巖沙土質吸引了崖沙燕們筑穴安家。
6月初,新華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是一幅萬燕齊飛的場景,崖壁上的燕巢不計其數。當時,施工項目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確保工程總體進度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到秋分時節,這些崖沙燕繁衍生息完畢,遷徙離開這片故園,再對臨時通道實施挖掘。工地的愛心,引來一片贊譽,網友盛贊鄭州“果然是座大愛之城”。
“燕子巢穴被毀大半,數不清的雛燕慘死在挖掘機的鐵臂下。”前日夜里,剛從現場離開的河南野生鳥類觀察學會郭杰給記者打來電話,沉重的心情讓他徹夜難眠。“上午我去的時候還好好的,沒想到下午突然挖掘機就開過來了,等我再趕去一切都晚了。”
一位愛鳥志愿者說,被毀的燕巢約有2000個,占總數的三分之二,沒有飛行能力的雛鳥全部難逃厄運,估計有一千余只。“痛心的不僅是燕子的不幸,更是我們對'大愛之城'美稱的辜負”。
現場
厄運降臨在未離巢的雛燕身上
昨日(06月20日)下午,記者趕到燕巢所在地,土崖上是一道道挖掘機鐵臂挖過的印記,留存在記者照片中的燕巢已經消失了大半。眼前是一片殘缺的洞穴,洞口隨風擺動著一團團羽毛。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世界,這些嗷嗷待哺的小燕子永遠留在了自己的家里。地面上,支離破碎的幼鳥尸體隨處可見,周圍伴隨成群的蒼蠅。
一個洞口被土封住了大半,隱約可以看到里面有晃動的影子,大河報記者爬上土崖,小心扒開土層,一只老燕出現,翅膀后是它的3個孩子,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從擁擠的巢穴中掙扎而出,可老燕沒有動。記者把它捧在手心,遞上接滿水的礦泉水瓶蓋,它猛啄一陣后,這才扇起了翅膀。
“前天下午,滿天的燕子圍著那臺挖掘機,那凄慘的叫聲,現在想起來還不由得打寒戰。”附近的村民說。
施工方
毀壞燕巢是工人擅自所為
但4天后將正式開挖
現場,工程施工隊長宋家東說,該工地為中國水電集團某局的標段。燕子筑巢的這段土崖是村民出行的必經之路,原計劃在4月20日之前就要整體挖除,但由于北側負擔通行功能的引橋未能完工,所以開挖日期一推再推。而4天后,引橋就可通車,土崖將全面開挖。
“根據工期,7月30日之前,這里要全線貫通,開挖土方需要近1個月,立面硬化施工需要1個月,我們拼著命干,能按期完工就不錯了,一天都不能等。”他說。
對于前天下午被挖掘機毀掉的燕巢,宋家東解釋說:“根據調查,因為小孩子來掏鳥蛋時,從土崖跌落受傷,有村民就攔住一臺挖掘機,讓司機把有坡度的土崖挖成垂直的立面,這樣小孩子上不去就消除了隱患,這臺挖掘機沒有向上級匯報就自己動工。”
昨日下午,記者將情況向鄭州市林業局反映,隨后,中原區農委林業科秦科長趕到現場調查,并和施工方進行溝通。“一邊是需要保護的燕子,一邊是定死的工期,這個矛盾找不到平衡點。”秦科長坦言,面對國家工程,林業部門無能為力。雖有計劃將雛鳥從洞穴中掏出予以保護,但發現巢穴有上千個之多,而且都在高聳的崖壁上,根本不可能實現。“能做的只有在開挖之前,將老鳥和有飛行能力的雛鳥驅趕走,盡量挽救多一些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