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三江鎮成野生動物販賣場
白虎嶺位于南昌縣境內,林間繁衍生息著一大批珍貴的野生動物,除省級保護動物外,也不乏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然而,地處白虎嶺腳下的三江鎮,卻活躍著一支野生動物販賣大軍,設網獵捕,到三江鎮集貿市場進行販賣,最后成為“盤中餐”……儼然形成了一條黑色利益鏈條,甚至有商販稱,花350元還可買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
南昌三江鎮一度成為野生動物販賣市場
有市民向記者反映,地處白虎嶺腳下的三江鎮,有人設網獵捕,到三江鎮集貿市場進行販賣,儼然形成一條黑色利益鏈條。為了深入了解情況,記者多次以酒店采購員的身份進行調查,市場一家餐館的老板告訴記者,之前賣野味的地方位于市場西側,因為存在了好些年,當地熟知的人甚至直呼其為“野味市場”,對方甚至坦言,“野味交易”在三江鎮已是公開的秘密。
“沒發生禽流感的時候,什么綠頭鴨、斑鳩、黃鼠狼等野生動物應有盡有,國家級保護動物貓頭鷹也是擺在市場上叫賣的。”對于目前“野味市場”暫時性“缺市”,餐館老板表示,不必擔憂,只要等禽流感一過,“野味市場”又會開張的。
記者了解到,由于“野味市場”的種類繁多,不僅有普通市民購買,南昌縣一些餐館、酒店有時也會到此處采購。每逢早上七八點,就是市場最為忙碌的時候,三江鎮一度成為野生動物販賣場。
市場復蘇后商販稱花350元可買到猴面鷹
近期,隨著南昌禽流感預警的逐步取消,家禽市場開始回暖。那么,三江鎮的“野味市場”又是否復蘇?昨日早上,記者第三次來到該市場進行走訪。
進入市場,記者直奔市場西側,一股強烈的腥臊味撲鼻而來,只見10個多攤位分兩路一字攤開,每個攤位擺著幾只鐵籠,里面擠滿了各種鳥。
“這是綠頭鴨,也叫野鴨,90元一只賣給你了,燉著吃補腦。”現場一位男子指著籠內禽類叫賣著。記者注意到,和家鴨相比,籠內的兩只鴨子頭上各有一圈明顯的綠毛,全身毛發也異常鮮艷,其中一只鴨的腳還受了傷,隱隱滲出血來。“都是從山上打的,比家禽要補很多的。”該男子說道。
記者注意到,除了綠頭鴨外,幾十個籠子里還裝著各種大小不一、顏色各異,記者無法叫出名字的飛禽。“這是斑鳩、這是野雞,價錢都不一樣的。”在一家攤位前,商販熊某告訴記者,由于之前發生禽流感,相關部門多次嚴查,像貓頭鷹、猴面鷹這樣的國家級保護動物,現在商販們還不敢拿到市場上賣,只能私下交易。 此外,和以往相比,各種“野味”價格現在也是水漲船高。“現在查得這么嚴,普通的貓頭鷹200元一只誰賣?至少要300元,像猴面鷹的話,至少要350元。”熊某還表示,他是三江鎮山下村熊家人,該村有多支專門的捕鳥隊,野鴨、老鷹等都不缺,可以私下交易。
白虎嶺活躍多支專業捕鳥隊私設“天網”捕殺飛禽
“商販那里的貓頭鷹、野雞等大多是從白虎嶺打的,他們在山頂上拉上數十米寬的網,粘鳥網的網眼十分密集,從那飛過的鳥一只都跑不掉,再不控制,山上的鳥都快捕殺完了。”當地居民陳先生向記者透露,三江鎮靠捕鳥掙錢的不在少數,都是晚上拉好網,早上上山撿鳥,有時一網就能網幾十只。
“確實有少數不法分子設‘天網’捕鳥。”對此,三江鎮派出所的黃警官也認可了陳先生所言。黃警官告訴記者,針對三江鎮設“天網”捕鳥的情況,派出所曾組織過整治行動,發現并銷毀過部分“天網”。
此外,三江鎮派出所相關民警還表示,針對三江鎮集貿市場販賣野生動物的情況,去年下半年,派出所和南昌縣野保站、森林公安等還進行過聯合執法,收繳貓頭鷹、環頸雉、斑鳩等近百只飛禽,還有幾十只死去的黃鼠狼。“之后我們有民警定期到市場上進行巡查,沒想到現在又開始復蘇了。”對此,黃警官表示,今后會加大巡查力度,一旦發現有野生動物販賣,會通知野保站等部門執法。
獵捕野生動物屬違法野保站將介入調查
有關野生動物販賣過程,據知情人士透露,一般是盜獵——市場——酒樓——餐桌,形成一條完整的非法售賣野生動物的利益鏈條。在該鏈條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斥著高額的利潤。“一張嘴可以毀掉一個物種”。
另外,記者也了解到,2003年,國家林業局公布了允許經營的54種陸生野生動物的名單,同時明確規定,經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須由國家林業局審批;經營國家二級、省級保護動物,須由省林業主管部門審批;如果是“三有”野生動物,則須由市、縣林業主管部門審批。
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三江鎮集貿市場攤位均沒有《野生動物養殖許可證》、《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等證件。 “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獵捕或者破壞,貓頭鷹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綠頭鴨、環頸雉等也是省級重點保護動物,未經審批出售屬于違法行為。”對此,南昌市野保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野生動物保護相關規定,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情況嚴重還將追究刑事責任。而對于記者所反映的情況,該負責人表示,將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