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引發全球危機?
2013年07月09日 來源:國際金融報
杰出的歷史學家杰弗里·帕克在其了不起的新書《全球危機:17世紀的戰爭、氣候變化與災難》中,探討了這樣一個命題:全球動蕩與罕見的惡劣天氣可能密切相關。他認為,17世紀10年代至17世紀80年代全球所經歷的導致死亡、疾病與人口萎縮的“小冰期”是帶來同期社會、經濟與政治動蕩的原因。而氣象學家對南北半球進行研究后得出的數據證實,這一時期,全球氣溫下降了1至2攝氏度。
帕克的證明方式是系統化且不厭其煩的。他在眾多歷史文獻中尋找第一手證詞,并把這些證詞聯系起來,歸納出一個日益惡化的天氣條件如何導致苦難、管理混亂、戰爭以及殘暴肆虐的全球敘述。這些描述栩栩如生,讓我們身臨其境地了解身處亂世的感受。
除了這些證詞外,他還陳述了當前專家的觀點:不僅是研究政治與戰爭的專家,還有氣候學、人類學、農學、營養學以及經濟學的專家。帕克以從容不迫的權威口吻,把這些專家的觀點融合成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地球溫度的略微下降在全球各地經歷的混亂和災難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氣候相關的災難,如干旱、洪水、歉收以及被迫遷徙將造成內亂、沖突、疾病以及破壞。貌似穩定的政府會倒臺,商業活動會遭到嚴重干擾。
最后,帕克得出結論,人類活動與天氣之間存在他所稱的“致命協同效應”,這種效應直接導致了17世紀的“全球危機”,推動生活方式、政府架構以及思維模式從近代向現代轉變。
帕克認為,350年前的人類“危機與災難”可成為前車之鑒,及時為我們當今面對的種種變遷敲響警鐘。他主張,我們也在經歷全球氣候變化時期。而各國政府,乃至個人必須面對這些問題。
帕克指出,我們已經經歷了卡特里娜颶風、襲擊新西蘭的地震以及日本的東北地震與海嘯造成的局部災難。與其爭論氣候是否在變化、變化的程度有多大、應該指責誰,不如針對根據17世紀可比的氣候變化很可能再次出現且有著長期嚴重后果的類似災難,提前找出補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