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燒污染不多見
——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下鄉環保活動紀實
隨著社會知識化、科技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激烈競爭的時代。在國家蓬勃發展的今天,可持續發展正在逐步實施,逐步完善。然而,農村地區可能因為信息不太靈通,此戰略的推進可能會遇到障礙。為了調查農村的發展情況,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以“秸稈如何利用”為切入點,組建了一支實踐小分隊下鄉進行調查。
7月10日,牧醫“大學生環保志愿服務團”到達中牟縣城關鎮后莊村,在了解村莊的基本情況后,他們便以問卷調查、走訪農戶等形式展開調查。
這次活動中,村民的熱情配合讓團隊成員倍受鼓舞,信心大增。“您們家幾畝耕地?糧食收完后,那些秸稈怎么利用呢?”隊長簡潔的問話,讓村民感到很親切,“俺們家是六畝地,莊稼收完后,都用粉碎機把他們粉碎了,秸稈還田嘛!”每次問答,團隊成員都做了很詳細的記錄,并整理歸類。
問卷調查過程中,村民一邊填寫問卷,一邊與隊員交談。隊長范強同時也向村民傳達了生態環保的基本理念,并倡導大家珍惜資源,低碳生活。一位老大爺在與隊員交談后,嘖嘖稱贊道:“農大學生就是務實!素質就是高!”
經過走訪問卷,團隊成員將結果綜合整理了出來。調查結果顯示,新鄉衛輝市柳莊鄉邊段村耕田較多,秸稈資源豐富。該村約70%的秸稈直接機器粉碎還田,約30%的秸稈賣給該村農場。這一調查結果讓團隊成員欣喜不已,問及村民原因時,一位大媽笑著說:“村里到處掛有醒目的‘焚燒秸稈可恥’等條幅,再說了,秸稈還田比較省事,價格也不高。”另一位大叔說:“村里有農場,他們收購,不想秸稈還田的都賣了。現在焚燒秸稈懲罰力度很大,多年禁燒了,大家都習慣了,基本上不會這么做了。”這與當地政府的大力宣傳、大力監管密不可分,更與村民的理解配合息息相關。
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今天,中牟縣城關鎮后莊村做得很好。在這次活動中,牧醫學子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獲得了群眾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