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活垃圾問題亟待解決
2013年07月15日
國際在線報道:香港的總面積不到北京市的十分之一,但人口卻達713萬,大量人口所產生的數以百萬噸計的生活垃圾如今已經成了讓香港特區政府頭疼的事情。
垃圾填埋是我國目前大多數城市解決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香港也不例外。來到位于新界將軍澳的垃圾填埋場,我們可以看到這里堆積如山的生活垃圾,以及在空中盤旋飛行的食腐鳥類。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垃圾場的工人們需要將各種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并進行填埋。
香港環境保護署2011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全港需要處理的生活垃圾數量已達491萬多噸。而按照以往垃圾數量 的增速計算,香港垃圾填埋場的處理能力將在2020年達到飽和。因此,盡快找到處理生活垃圾的新途徑已經刻不容緩。
香港城市大學的連思琪博士目前就在嘗試尋找一種通過生物冶煉技術將生活垃圾轉化為有用材料的方法。她首先向我們介紹了垃圾轉化的概念以及轉化后所得材料的優勢。
連思琪:“每天會有約超過3500噸的廚余垃圾被運到填埋場,于是我們試著將生物冶煉的概念運用到垃圾處理上來。比如我們利用酶法水解和發酵的手段將食物殘渣轉化為諸如琥珀酸和生物降解塑料等有利用價值的材料。顧名思義,生物降解塑料的優點就在于它可以進行生物降解。這就意味著即使我們不對它進行特殊處理,它也不會永久存留在自然界中。”
雖然生物降解塑料具有諸多優點,但連思琪博士表示,由于缺乏相關的設備和技術支持,當前香港還無法使上述垃圾轉化過程達到商業化的程度。“我認為通過生物冶煉來處理生活垃圾對于香港來說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術,但現在,我們并沒有這樣的設備和能力來開發這項技術。”
除了利用生物冶煉技術對垃圾進行轉化處理外,有些人則在貌似無用的垃圾身上看到了商機。林紀華是一家環保材料企業的創意總監。他向我們展示了一些精美的藝術裝飾品。而這些裝飾品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們全都是用生活垃圾制成的。“我們會對超過20種不同的食品垃圾進行回收,其中大部分都來源于日常生活,比如咖啡、茶葉、蛋殼、蘋果等。消費者愿意花更多錢去購買這些新產品,因為它們是市場上的新生事物,而且環保無公害。”
無論是利用高科技對垃圾進行轉化,還是發揮想象力將垃圾變為藝術品,我們的目的都是保護身邊的環境。而對于普通人來說,今天就應該行動起來,減少浪費,分類垃圾,節約我們寶貴的資源,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