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1個鎮自來水水源存垃圾
2013年07月17日
九和鎮舊的飲水工程中略顯破舊的蓄水池。九和鎮黨委書記表示,水質沒有問題,依據是2009年鎮府請紫金縣衛生檢驗中心做的檢驗報告,但報告”不小心弄丟了“。
南方農村報訊
7月10日,南方農村報記者在紫金縣九和鎮走訪發現,部分圩鎮居民因擔心水質,寧愿前往數里外的深水井里打水,也不敢喝鎮里的自來水。面對居民對水質的擔憂,九和鎮黨委書記許長興保證“水質沒有問題”。對于自來水工程何時能竣工,鎮領導沒有做出準確答復,鎮長鐘訓標表示“要看老天能晴幾天”。
憂水質拉水做飯
在九和鎮九和大橋一側,一片茂密的樹林里,有一間破落低矮的小房屋,屋子里有些諸如發動機之類的機器。小屋后面有一個略顯破舊的蓄水池,周邊還有一些管道。這里便是舊的九和鎮圩鎮自來水工程。
一位住在橋邊的居民指著渾濁發黃的秋香江水稱,“秋香江里有各種生活垃圾,甚至還有糞便,鎮里的自來水從這里抽水,誰敢喝?
南方農村報記者在九和鎮街道走訪發現,不少居民家里都備有一兩個塑料水桶或者五十磅的大水壺。個體戶李天華(化名)在圩鎮上做食品生意,平時用水量比較大。他每天都要騎摩托車前往兩里外的山腳下拉水,“只有用那里的水加工,食品才賣得出去。”
隨后,李天華拿出一份自來水收款單,告訴記者,“我家四五口人,兩個月用水量不到五十方,正常來說肯定不止這個數。因為我做食品全是山里拉的水,自來水主要是用來洗澡、洗衣服。”李天華開玩笑說,誰要是擔心他的食品用了自來水,收款單就是鐵證。
隨后,記者找到了居民口中的深水井。住在水井附近的一戶村民介紹,每天早上6點到8點,晚上5點到7點,這兩個時間段,鎮里的居民都會騎摩托車來這里拉水,“很多人來,高峰時還要排隊。”
水質四年未檢測
居民謝志芳(化名)去年剛剛做了膽結石手術,他覺得自己的病和自來水有關,但是又沒有證據。謝志芳告訴記者,他曾去鎮政府咨詢水質,工作人員告訴他,雖然鎮里的自來水看著有些混,但水質沒有問題,鎮里可以擔保。
“他們只說安全,從不給我們看檢驗報告。”謝志芳說。
7月11日,九和鎮鎮長鐘訓標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居民的擔憂完全可以理解,“近年來,秋香江里水質確實不好,會有一些生活垃圾,包括排泄物。”鐘訓標介紹,九和大橋一側的飲水工程始建于1998年,僅能供應5000余人,已經不能滿足九和圩鎮上萬居民的需求。為了解決水質問題,2008年,鎮政府曾投資數萬元,將舊自來水工程的取水管道向河底延伸了十余米。
九和鎮黨委書記許長興表示,確實有些居民去拉山泉水,可以理解為“個人生活習慣”,并不能說明自來水水質有問題,“一些居民愛喝茶,覺得自來水泡茶味道不好。”許長興介紹,2009年時,因各方均擔心水質問題,鎮政府曾請紫金縣衛生檢驗中心對水質進行檢測,“各項指標均達標,但檢測報告找不到了。”
許長興說,當年為了省些檢驗成本,鎮府派與檢驗中心關系比較熟的工作人員以私人名義去檢驗。2009年檢測之后,九和鎮再也沒有進行過自來水水質檢驗。
竣工時間一再延后
2010年1月,九和鎮自來水工程正式立項;10月,工程進行了招投標;2010年底正式動工建設。
鐘訓標介紹,九和鎮新的自來水工程總投資600余萬,資金主要由鎮政府解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向社會籌集。新工程位于富竹水庫附近,距離圩鎮的直線管道距離約為12公里。目前,工程已完成了90%以上。
據了解,原本工期為18個月的自來水工程應于2012年6月左右竣工,但該計劃未能實現。2012年9月,部分居民前往鎮政府咨詢,得到回應稱,國慶節時,保證圩鎮居民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
“鎮里打算在去年農歷12月26,也就是除夕前三天,工程竣工通水,讓百姓過個舒心年。”鐘訓標表示,沒想到工程又出現了技術性問題,設計上有缺陷,壓力過大,管道出現了漏水。
“技術性漏水,不是有設計嗎?”因工程長期未能竣工,部分圩鎮居民甚至猜測是工程存在質量問題,“不少錢都是募捐來的,出了質量問題,誰負責?”
2013年3月,黨委書記許長興在回應質疑時表態,15天后,保證九和鎮圩鎮自來水工程供水成功。這次承諾又打了水漂。
截至7月11日,九和鎮自來水工程竣工日期仍不明確。這一次,鐘訓標鎮長和許長興書記表態均很謹慎。鐘訓標說,一位副縣長近期注意到了此事,詢問工程何時能夠竣工,“我無法答復準確的日期,因為天氣、技術因素影響太多,希望老天爺再幫忙晴幾天。”許長興書記也表示,可能要十天,也可能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