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鄱陽湖百姓盼生態補償“破冰”
2013-07-31

鄱陽湖百姓盼生態補償“破冰”

2013年07月31日  來源:大江網-信息日報 

  盛夏時節,走進鄱陽湖,但見波光瀲滟,白鷺排云,濕地中青草與浮萍緊緊相依,交織出一幅天然水墨畫……連日來,記者冒著高溫,先后奔赴鄱陽湖核心湖區的都昌多寶鄉、星子沙湖、永修大湖池與吳城鎮,與湖區各保護站工作人員一同巡湖,并聽沿湖群眾講述鄱陽湖保護觀的變遷,見證他們對鄱陽湖生態保護的新期待。截至30日記者發稿,記者獲悉,我省一個政府決策咨詢項目——《關于鄱陽湖區實施轉捕為養的對策研究》正式開題,這說明對沿湖群眾的新期待,江西已開始了溫暖而確定的回應。

  生態保護嚴苛 倒逼漁民二次創業

  30日,對于去鄱陽湖邊收購小龍蝦的販子周國紅而言,無疑是失望的一天。因為他去鄱陽湖核心區——永修吳城鎮河西村收購小龍蝦時,被漁民告知今年龍蝦減產太厲害,想在河西收齊一車1000斤小龍蝦幾乎不可能。

  與此對應的是,這里的村民葉遠喜透露,去年這個時候,每天捕蝦可有毛收入300元左右,現在100元都難,因此很多漁民都開始“二次創業”。葉遠喜說,現在鄱陽湖的魚蝦越來越少,很多漁民為了捕魚,甚至不惜鋌而走險,用電網來捕撈。

  正因如此,為了保護鄱陽湖生態,江西對鄱陽湖設立產業禁區——湖體核心保護區,尤其是在鄱陽湖核心保護區內,不僅關停污染企業,且已把漁業捕撈、畜牧養殖等列為產業禁區。“近年來,贛鄱兒女為呵護我們的母親湖,疑心聚智,默默奉獻。”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書記吳和平說,2010以來各地共鏟除了違法違規填湖22處,鏟除填湖堤58公里,恢復湖區濕地面積104.3萬畝。

  漁民洗腳上岸“失湖”卻不失擔當

  鄱陽湖變得更加美麗的背后,是沿湖漁民的巨大犧牲。今年38歲的左冬生是星子縣沙湖山長湖三組的村民。左冬生說,他家世代以捕魚為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已成為他們的生活習慣。但從2001年11月撤鄉并鎮開始,這里改為星子縣沙湖山鄱陽湖濕地生態保護區管理處,沙湖作為鄱陽湖核心保護區,從此徹底禁止村民下湖捕魚。

  “以前,我家通過去湖里捕魚,一年至少可以增加2萬元左右的收入,現在這一塊收入沒有了。”左冬生說,像他一樣村里有兩三百戶人家,為了保護鄱陽湖生態,他們不再去湖中捕魚,所以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了。

  連日來,記者在鄱陽湖核心湖區都昌多寶鄉、星子沙湖、永修大湖池等地采訪發現,與左冬生一樣,“失湖”不失擔當的故事,同樣在湖區其他漁民身上發生。“我們這里設立了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湖池保護站,為保護生態,這里也實行了封洲禁牧,禁止下湖捕魚,我們為了保護鄱陽湖生態,也不再下湖捕魚了。”永修縣三角鄉村民戴富毛說,現在鄱陽湖捕撈魚蝦越來越難,尤其是他們處于核心保護區的漁民,由于退田還湖,他們的稻田減少了;封洲禁牧,他們不能養更多的牛;保護候鳥,他們合法捕撈的水面面積也越來越少,因此他們漁民紛紛“洗腳上岸”。

  對此,常年處于鄱陽湖保護一線的都昌候鳥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深有體會。他說,就拿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周溪鎮堂蔭村來說,這個村以前家家戶戶都以捕魚為生,每戶每年捕魚收入在5萬元至10萬元不等,還有不少群眾捕撈螺蚌,每年收入也在2萬元至5萬元不等。“實行鄱陽湖濕地保護,限制和規范湖區群眾生產生活方式,他們收入減少是不容置疑的。”李躍說,漁民“失湖”不失擔當,令他們在一線的自然保護管理者十分感動。

  沿湖漁民與管理者急盼生態補償“破冰”

  左冬生說,近年來他已三次填寫關于鄱陽湖區生態補償的調查表,迫切希望生態補償“破冰”。

  事實上,對于漁民為保護鄱陽湖生態所做出的犧牲,我省有關部門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彌補。2011年3月,九江市發改委向國家發改委報送鄱陽湖濕地生態補償試點方案,建議對濕地保護進行生態補償,標準為國家級濕地90元/畝,省級80元/畝,一般濕地70元/畝。2011年11月,由國家發改委、江西省政府及亞洲開發銀行聯合主辦的生態補償立法與濕地生態補償國際研討會在江西召開,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共商生態補償問題,為生態補償立法建言獻策。2012年8月,省財政廳和林業廳組成鄱陽湖濕地生態補償政策調研組到鄱陽湖區,就當地濕地面積和保護現狀、依賴濕地收入比例、群眾生活狀況以及濕地補償范圍、對象、標準等進行了調研。

  對此,李躍說,雖然我省對于生態補償一直在努力探索,但他還是希望國家層面能早日“破冰”。對此,長期在保護一線的沙湖保護管理站副站長郝能祖十分認同。

  “我們現在不能從經濟上照顧大部分漁民的損失,只能從感情上‘拉攏’當地百姓,一起擔當呵護鄱陽湖一池清水的責任。”郝能祖說,他所在的站處在沙湖山中心組,村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李世湘老人,一旦發生“人鳥爭食,人鳥爭地”的矛盾,他們總是叫上這位老人一起出面勸說,基本還是以情動人,很難從經濟利益上去幫助大部分漁民。

  “鳥司令”的夢想折射鄱陽湖生態旅游前景

  “其實,除了生態補償,還有鄱陽湖的生態旅游也很有潛力。”說這個話的是“江南第一鳥島”——鄱陽湖洞子里鳥島“島主”李春如。“鳥司令”李春如說,鳥島三面環水,一面環山,風景優美,且有近500畝山林,處在鄱陽湖核心區,已是國內數量最多、品種最全的夏候鳥棲息地,但這一資源由于基礎設施落后,根本留不住觀鳥者與游玩者。

  李春如說,物質文明提高了,精神文明才好搞,因此他有個夢想,就是鄱陽湖區能有生態旅游規劃、完善的基礎設施,讓游客可上島游玩,使鳥島為附近村民帶來收益——然而,迄今為止,鄱陽湖區還沒有一條完整的生態旅游線路。

  近年來,以回歸大自然為基調,以保護自然資源、自然環境、促進區域社會和諧發展為目的的生態旅游發展迅速,已成為當代旅游業發展中最為理想、最有前途、最具發展前景的旅游形式,我國1999年的旅游口號就是“生態旅游年”,生態旅游已成為時下的旅游主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李春如的夢想恰恰說明鄱陽湖生態旅游很有“錢景”。

  專家觀點

  生態保護與發展共贏才能更好呵護鄱陽湖

  “近年來,鄱陽湖區漁民捕撈魚蝦越來越少,這是不爭的事實,加快鄱陽湖區漁民的轉產轉業是迫在眉睫的課題。”從事鄱陽湖研究30年的江西省科學院生物資源研究所副所長、省生態學會秘書長戴年華研究員認為,鄱陽湖應由生態保護走向生態發展,因為要解決鄱陽湖生態保護面臨的問題,不僅需解決當地漁民的生計問題,在國家層面上進行生態補償,還需科學規劃,還需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在鄱陽湖生態保護過程中,要讓沿湖群眾的經濟收入不減當年,并在生態保護中受益,有關部門必須承擔起引導群眾轉產轉業和走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戴年華認為,生態補償包括三個層面的含義:一是給因候鳥等野生動物肇事蒙受損失的群眾應有的經濟補償,二是給保護鄱陽湖生態的集體和湖區群眾適當的經濟補償,三是讓群眾在生態保護中獲得經濟利益。

  “我們要在不破壞鄱陽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生物資源,嚴格控制捕撈總量,分期分批引導漁民轉產轉業,同時可以考慮因地制宜地發展鄱陽湖生態旅游觀光產業。”戴年華說。

  記者手記

  端好鄱陽湖“金飯碗”亟需一雙“好筷子”

  鄱陽湖最大優勢是生態,生態就是“軟黃金”。連日來,記者在核心湖區采訪發現,鄱陽湖生態優勢如何轉化為沿湖群眾增收致富的途徑,還有很多文章要做。

  以鄱陽湖生態旅游為例,我們的旅游產品很少,尤其缺基礎配套設施。吳城鎮上岸漁民葉欣說,每年9月第一批候鳥來到鄱陽湖,到來年3月候鳥離開,大概有半年時間,陸續有來自全國的游客來鄱陽湖觀鳥,他們本可借機兜售一些農產品,但鎮上沒有配套的住、購、娛設施,更沒有比較成型的叫得響的土特產店,根本留不住游客。

  記者發現,部分鄱陽湖區交通、酒店等稀少,這種現象尤其在鄱陽湖核心區都昌、星子、永修等候鳥棲息地尤為明顯。顯然,端好鄱陽湖“生態金飯碗”,我們亟需配上一雙“好筷子”。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