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卡令”出臺賀卡市場喊冷
來源:合肥晚報 發布時間:2013-11-08
10月31日,中紀委下發通知,明確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金融機構嚴禁用公款購買、印制、郵寄、贈送賀年卡、明信片、年歷等物品”。記者調查發現,市場反響較大:有批發商稱,根據往年經驗,11月已經進入銷售旺季,如今和去年同期相比銷量下降一半以上。也有本土生產廠商表示,或將考慮轉型。有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紀委此次的“禁卡令”是“小賀卡,大文章”,非常值得提倡。
批發市場
商戶稱銷量下降一半以上
往年11月,在安徽大市場經營賀年卡、年歷的劉老板都會忙得連飯也顧不上吃一口,可是今年卻非常清閑,一些合作了多年的老客戶取消了購買計劃,就連普通市民的購買量也大為減少。
劉老板在該市場經營了5年時間,往年這個時節,市場里人聲鼎沸,前來選購賀年卡、年歷的客戶絡繹不絕,可是今年市場里一片蕭條,很多商戶門可羅雀,生意慘淡。劉老板告訴記者,賀年卡、年歷這個行業,一般都是年初就開始設計、生產、訂貨,下半年運貨銷售,每年的10到12月是銷售最高峰,一整年的銷售情況好不好,就看最后三個月的沖刺情況。
可是今年的情況讓劉老板一臉愁容:“我們這兒好多家都進了十幾萬的貨,可購者寥寥,銷量比以前下降一半以上。如果賣不出去,只能以3毛/斤的價格當廢紙賣。”
據介紹,往年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都會訂購一些賀年卡、年歷,送給單位職工或是客戶,如果在賀年卡、年歷上印制單位的名稱或是標識,則會加收每張幾毛錢的手工費,如果量大,則可以免收制版費。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城隍廟批發市場,一位經營多年賀年卡生意的李老板告訴記者,以前年歷非常好賣,很多企業都會給自己的客戶贈送年歷,但是直到現在,一些往年的大客戶都沒有什么動靜。
李老板表示,他現在只能寄希望于私企或外企能有一些訂單,但這些企業的數量較少,往年的訂單占比也不多。
生產廠家
印刷業務下降面臨轉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合肥市主要批發市場的賀年卡、年歷主要產自溫州,本地一些印刷廠除了生產外,也會承接賀年卡加印單位名稱、祝福語等業務。位于南二環的一家印刷廠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很多企業都已經下單開始定制賀年卡、年歷,可是今年訂單大幅減少,一些單位還取消了訂單。
據介紹,中央的禁令讓一些一直靠公家吃飯的印刷廠大受影響,但是對一些主要承接私企業務的小印刷廠來說,印刷業務下滑幅度并不太大。
對此一位印刷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幾年中央提倡節儉、環保的理念,印刷廠也要開始轉型,拓展業務范圍,不要將年底的籌碼全部壓在賀年卡及年歷上。“一些印刷廠以前很挑剔,現在很小的訂單也不嫌棄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按照上一年的銷售量定制新一年的生產計劃,在賀年卡、年歷行業早就是一個慣例。在賀年卡行業經營5年的仇先生告訴記者,今年的貨品早在年初就開始設計、構思新品,年中進行生產,10月下旬開始進行客戶下單,12月開始進行配送。
機關單位
不再訂購賀卡年歷
昨天下午,記者據此走訪了多家政府機關和金融國企,上述機構的工作人員均表示單位不再發放賀年卡、年歷。
在某省直單位工作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單位今年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中秋節沒有發放月餅,年底也不會發放賀年卡、年歷。“單位專門下發了通知,對賀年卡、年歷的事情做了說明,嚴禁公款購買印制寄送賀年卡。領導還建議大家多用手機、QQ、郵件等方式表達感情。”
小林在合肥的一家央企證券公司工作,他告訴記者,往年給客戶寄送賀年卡和年歷,要一遍一遍地跑印刷廠,還要去郵寄,今年終于解脫了,再也不用為寫祝福語頭痛。
小林告訴記者,一本制作精美的年歷的價格都在10元以上,公司以前一般會訂購數千份,每年在年歷上的開銷就達數萬元,現在取消之后,公司省了不少錢。
專家說法
小賀卡體現節儉大文章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王傳壽告訴記者,中紀委此次的“禁卡令”是“小賀卡,大文章”,非常值得提倡。中央進來一直在抓四風,嚴禁用公款購買、印制賀卡、年歷等,對嚴抓奢靡之風很有效果。
王傳壽說,在現代人眼里,賀年卡不值得一提,其實賀年卡對資源的浪費很大。中紀委此舉意義重大:首先,禁卡令可以改進生活習俗。因為中國傳統,逢年過節祝賀不斷,人們習慣于用賀卡,其實不一定只能用賀卡傳遞祝福,賀卡制作精美的同時浪費嚴重;其次,此舉有利于黨風凈化,事情雖小,但有黨帶頭禁止,影響更大。古人云“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賀卡小,累計起來就是一片大森林,不能因小失大。中紀委從小事抓起,也是關注細節的體現。(劉洋 金紅芳 本報記者 周洪/文 高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