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解讀生態環境保護
來源:北京晨報 發布時間:2013-11-19
十四、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52)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發展,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和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
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GDP暫時上去了,但當地的生態環境卻永遠下來了。以后,這種只顧經濟效益而無視生態環境的責任方將被終身追責。三中全會提出,我國將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離任審計。昨天,環保部新聞發言人陶德田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自然資源負債表不是僅僅一張表格那么簡單,將作為認定損害資源責任方征信的重要條件。
將編制自然資源負債表
三中全會在環保領域,尤其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提出若干意見,自然資源負債表是其中很“新鮮”的提法。陶德田介紹說,這是首次提出的概念,但這里所指的負債表遠不是一張表格那么簡單,它是一個綜合性的項目,涉及到銀行、保險等領域。簡單來說,所謂自然資源負債表是將某個地區的自然資源受損程度、開發程度、破壞程度以及破壞生態環境的責任方進行確定,由環保部門將這張“黑榜”提供給銀行、保險公司,作為當地政府、企業的征信條件。陶德田表示,自然資源負債表中“表現”不好的企業,將有可能在今后的貸款中受到限制。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編制自然資源的資產負債表有兩大作用,一是能夠進行經濟管理,二是參與評價為官者的政績。夏光介紹說,這是一個制度創新。自然資源的負債表就是財產有一個存量,即消耗量,“編制自然資源的資產負債表,就是看你原來有多少資源,消耗了多少,有沒有超出極限。”
全國人大環資委調研室主任王鳳春也對媒體表示,自然資源資產的綜合考量比較難,可以先從林業、土地、礦產等單個領域入手,當前首先任務是建立一套自然資源的核算體系。
損害環境官員終身追責
當前,某些地方領導存在為追求GDP而損害環境的情況,而損害環境的官員們卻往往一走了之,把堪憂的環境問題留給當地老百姓。今后,我國將通過終身追責的辦法懲處這部分官員。陶德田介紹說,這也是三中全會在在生態環境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陶德田表示,三中全會對加強環境保護,特別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出若干意見,比如劃定生態紅線等,環保部將在中央領導小組的統籌下,將涉及到的問題逐一研究后向提出具體方案并向社會公布。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旭濤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所謂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可以理解為一任領導在任時,環境退化沒有顯現出來,但如果是由于他在任時的決策造成的,即使離任了也要進行問責。關于問責的手段,劉旭濤認為會有多種情況,將來根據相關部門制定的標準,可能會有“免職”、“警告”或者是黨內政績處罰等。
■專家觀點
資源保護應納入官員考核
昨天,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旭濤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傳統的干部考核,在內容上比較偏重經濟指標,這個指標很多是短期指標,比如GDP、財政收入、招商引資等等。在考核周期上,以前一般比較短,以年度考核為主。雖然在2009年的干部考核辦法中增加了任期考核,但由于一些地區干部調整比較頻繁,任期考核實際上執行得并不是很到位。
劉旭濤表示,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從可持續發展方面,提出了加大對領導干部在資源保護方面的考核,這是改革的一大亮點。根據《決定》精神,今后肯定會延長領導干部的考核周期,哪怕這一任領導已經離開了履職地,仍然要對其進行資源保護考核,甚至問責。在考核內容上,也會進一步增加資源保護、環境保護的一些指標。
劉旭濤認為,在執行上,有關部門肯定要根據《決定》內容,制定具體可操作的細則。
劉旭濤指出,考核難度大并不是不能考核,組織部門在考核體系之中肯定會有調整,研究制定考核辦法。比如,根據地方的發展情況,一個領導在任職期間,這些自然資源是否出現退化,這就要有一個考核標準。
劉旭濤認為,《決定》中已經明確寫出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相信具體實行起來不會等待太長時間。組織部門肯定會盡快進行調研,隨后制定一些辦法和細則。(記者 吳婷婷 王歧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