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境內熊貓數量穩中有增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3-11-27
中新網蘭州11月27日電 (記者 閆雅琪 魏建軍)26日,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資源科副科長喬明接受記者專訪時稱,甘肅省第四次大熊貓外野調查工作已經結束,此次調查首次大范圍采集大熊貓DNA信息,證實甘肅境內大熊貓數量穩中有增。
大熊貓是中國國寶,人們往往認為其家鄉是四川,而甘肅文縣境內,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內一重要熊貓保護基地。甘肅大熊貓棲息地主要部分屬于岷山山系,岷山綿延至川、甘兩省邊境,這條山脈中大熊貓的數量占全國大熊貓總數的一半。
保護站的工作人員被稱為“熊貓衛士”,他們每天巡山,經過專業的技術采集到的大熊貓新鮮糞便,根據大熊貓的DNA數據,為大熊貓的種群、數量、性別、身體狀況提供科學依據。
白水江管理局白馬河保護站站長馬濤是“熊貓衛士”中的一員,他說,白水江保護區最近一次檢測野生大熊貓是今年初秋,一只雌性野生大熊貓帶著一只小熊貓覓食。平日里要“一睹芳容”絕非易事,身材圓潤的大熊貓是林中穿梭的好手,還不等靠近就不見蹤影。
“甘肅大熊貓吻短、臉圓,黑白分明,是熊貓中的極品。”馬濤說,甘肅野生大熊貓常去四川“相親”,通過聯姻混血達到基因交流的目的。
時值初冬,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人跡罕至。這里森林覆蓋率為82.7%,轄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水源安全豐富,大熊貓最愛的美食“箭竹”隨處可見。
喬明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建保護區以來,當地共出現過四次“箭竹開花”現象,熊貓一度面臨“饑荒”的危險,加之2008年汶川地震時白水江保護區受災嚴重,大熊貓也受到波及。
喬明稱,第四次甘肅境內大熊貓調查始于2012年5月,主要調查生活在甘肅地區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狀況,以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損區域野生大熊貓種群的動態變化及其特點等。
喬明說,除首次在大范圍內采用DNA技術識別大熊貓野外種群個體,調查還引入了PDA技術、遙感輔助調查等先進的調查手段,采用目前野生動物棲息地評估領域最成熟的模型進行棲息地評估。
據了解,在第三次全國大熊貓普查中,白水江保護區內有102只野生大熊貓,占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喬明說,近年來,白水江管理局推動生態工程建設,林生態多樣性得到很好修復,現預計保護區內有野生大熊貓數量穩中有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