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酸化加劇威脅魚類珊瑚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發布時間:2013-11-27

當前海洋酸化的速度為近5500多萬年來最快。圖片來源:(自美聯社)
一項最新國際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氣候變暖正對海洋引發一場無聲的風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致使海水酸化,并威脅著從魚類至珊瑚礁等海洋生物的生存。
據路透社消息,該報告由來自37個國家的540位專家共同完成。報告稱,至2100年,全球海洋的酸度將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7倍。二氧化碳在與水混合后將轉化為一種弱酸,是海水酸化的主要成因。
報告還指出,海水在酸化的同時,而面臨其它一些因素的影響,比如:同樣是由于大氣溫室氣體增加而導致的海水溫室上升;、污染加劇;以及過度捕撈等其他人為因素。
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高級科學家卡蘿爾?特利(Carol Turley)告訴記者“這就像是一場無聲的風暴,聽不到也感受不到。”
這篇報道發表于華沙氣候大會的非正式會議期間。在此次會議中,全球近200個國家會聚華沙,共同商討如何減緩全球氣候變暖。據估計,在工業革命爆發后,全球海水酸度在18、19世紀期間已上升了26%。
海水酸度增加了170%,相當于海水Ph值(酸堿度衡量標準)從8.2降至7.9。通常蓄電池酸液Ph值為1,而堿性肥皂則為10。
科學家稱目前海水正在以近5500多萬年來最快的速度發生著酸化,影響著珊瑚、蟹類等海洋生物保護性外殼的生長能力,同時嚴重破壞了生物鏈。
報告指出,“海水酸化極可能改變海洋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并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軟體生物和珊瑚對海水酸化反應敏感可能導致甲殼類水產養殖業式微以及熱帶珊瑚礁大幅退化,最終造成經濟損失。”
有研究報告表示,因電影《海底總動員》而一炮走紅的小丑魚,其幼魚在高酸性水體中的大腦活動明顯紊亂,會呈現出醉酒狀態。另有報告稱巖魚在酸性水體中會變得焦躁。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學者勞倫?林斯梅爾(Lauren Linsmayer)表示“正常的魚在池塘的明亮區域和昏暗區域的活動時間相仿,而焦躁的魚在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水體中則喜歡待在更具保護性的昏暗區域。”
研究報告稱“如果全社會繼續保持當前的溫室氣體高排放量,位于深海之中的冷水珊瑚礁可能難以繼續生存,而熱帶珊瑚礁的腐蝕速度將超過本世紀礁石的生長速度。”
大幅降低發電廠、工廠和汽車的溫室氣體排放可抑制海水酸化。華沙氣候大會正致力于出臺一個全球性的計劃以遏制氣候變化,該計劃預計將于2015年通過。(顧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