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老君山發現野生大熊貓
來源:華西都市報 發布時間:2013-12-17
紅外相機拍攝的大熊貓實體照片
保護區內發現的大熊貓糞便
調查隊隊員在保護區內收集新發現的大熊貓糞便
熊貓3歲左右,便便檢測身體健康
一只憨態可掬的野生大熊貓近日出現在四川省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月12日,四川老君山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在海拔1790米的山區拍到一只3歲的野生大熊貓。這是該保護區成立13年以來,首次監測到野生大熊貓。經專家認定,這一重大發現在川南尚屬首次。
據悉,這只大熊貓已在老君山“小住”了3個月左右,目前仍在保護區內。
監測拍到3歲野生大熊貓
四川省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陳本平介紹,12月11日,保護區技術人員在對紅外相機進行檢查時,發現其中一部紅外相機于11月12日拍攝到了大熊貓實體照片和視頻。而這是該保護區成立13年以來,首次監測到野生大熊貓實體。
大熊貓調查隊專家組成員、宜賓學院生態研究所教授李操介紹,四川省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隊在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實地調查獲取了大量的動物糞便、食跡、毛發、足跡和臥痕等信息,調查組專家綜合分析認定為大熊貓活動痕跡。
“這個大熊貓為亞成體,3歲左右,目前巢域還未穩定。從現在觀測到的蹤跡來看,大熊貓的活動范圍大概有10平方公里。”李操說,3歲的大熊貓意味著離開了母親,但是還沒有到繁殖的年齡。
保護將控制人類活動的干擾
陳本平表示,保護大熊貓是保護區工作的當務之急。為此,保護區管理局一方面將進一步加大保護管理力度,重點控制人類活動的干擾,為大熊貓創造更加適宜的生存環境;另一方面將組織力量持續對大熊貓進行跟蹤監測,做好相關的科學研究。
據悉,屏山縣政府已經著手草擬《關于加強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的通告》,并將于近日正式向全社會發布。
宜賓發現野生大熊貓
●9月23日
緊鄰四川省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龍華鎮一村干部和屏山縣森林公安局龍華林區派出所發現了“疑似大熊貓”糞便。
●10月23日
保護區管理局技術人員在野外新發現了大量“疑似大熊貓”糞便。
●12月6日
省林業廳在分析相關證據材料后,派出調查組赴老君山開展實地調查。
●12月10日
省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隊在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實地調查獲取了大量的動物糞便、食跡、毛發、足跡和臥痕等信息,調查組專家綜合分析認定為大熊貓活動痕跡。
●12月11日
技術人員在檢查保護區紅外相機時,發現其中一部紅外相機于11月12日拍攝到了大熊貓實體照片和視頻。
■熊貓謎團
熊貓從哪來?
李操告訴華西城市讀本記者,老君山這一帶在遠古的時候可能有大熊貓的存在,后來由于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大熊貓的分布區域往涼山、雷波、馬邊退縮。
“大熊貓的擴展能力很強,如果它原先生活的地方活不下去了,它就要遷移。”李操說,這次發現的大熊貓可能是由周邊大熊貓保護區擴散而來,重新回到它歷史的生活環境。具體大熊貓是從哪里來的,他表示得等相關數據出來以后才能做定論。
熊貓有多少?
本次發現的大熊貓究竟是“單身”還是“集群”?李操告訴華西城市讀本記者,由于熊貓消化、吸收功能不強,每天都要吃很多食物,但是吸收不好,所以排出很多。“糞便的多少不能判斷出數量。”
熊貓來了多久?
大熊貓在老君山是做短暫停留還是長期居住?李操認為,大熊貓的足跡已經在老君山發現了近3個月,說明大熊貓在這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如果沒有吃飽,大熊貓肯定不會待上3個月。”李操說,水源、食物、發情季節、人類活動等都會影響大熊貓的去留。“所以大熊貓會不會在這里長期生存,這個還不能肯定。不過可以說,這個季節(食物方面)應該沒有問題。”
熊貓吃什么?
根據調查隊調查,老君山發現的大熊貓是以當地的“八月竹”為食物。“9、10月份的時候正好是‘八月竹’出竹筍的季節,熊貓就是吃竹筍,11月份竹筍季節過了,大熊貓開始以竹葉為生。接下來的冬季可能都會以竹葉為主要食材。”
熊貓健康嗎?
李操表示,從大熊貓糞便里面并未檢測出寄生蟲,從這個角度來說,熊貓是健康的。
■新聞延伸
大熊貓棲息地
大熊貓在四川主要分布在平武、青川和北川三縣,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溝縣、松潘、茂縣等縣,少量分布的有安縣、綿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崍山系主要分布的有寶興、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有大邑和蘆山,僅少量分布的有邛崍、崇州、康定、瀘定等。大小涼山除馬邊、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數量熊貓外,僅有少量分布的有甘洛、峨邊和雷波等。
李開林 曾忠 曹鵬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江瑤 周瑜原(圖片由屏山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