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漁民誤捕野生中華鱘后放生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3-12-18
圖為:捕獲的中華鱘。 沈畔虞 攝
圖為:漁政人員正在放生中華鱘。 沈畔虞 攝
中新網舟山12月17日電(見習記者 王譯萱 通訊員 沈畔虞)近日,在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嵊山鎮,出海的漁民如以往般在東海海域拖蝦作業,等到第三網拖上來后,漁民竟然發現了一條尖嘴、長方形的“怪魚”在網窩里翻騰。船長唐裕通感覺這條魚不同尋常,立即向當地政府匯報。但更令他感到意外的是,經鑒定,這“怪魚”竟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中華鱘。
據唐裕通介紹,當時捕獲這條“怪魚”時,其身長約3尺半,吻尖而突,口在腹下呈“一”字形,背部有5行菱形骨板,口前有4條觸須,背部有一條類似“電線管”的東西。
“當即,我們將兩頭的漁網剪破,小心翼翼地把‘怪魚’取出單獨放入蓄水池。”唐裕通表示,在確認該魚不會立即死亡后,他便向地方政府匯報了該情況。
接到漁民反映的情況后,嵊山鎮漁辦會同當地漁政部門第一時間趕往碼頭,去一探究竟。
經工作人員鑒定,這條“怪魚”為野生中華鱘,體長1.2米、重達20余斤。同時,工作人員還對這條“怪魚”做了現場檢查,發現它的頭部有細微擦傷,但是其他體狀良好,符合放生條件。
據悉,中華鱘又稱鰉魚,是水生物中的“活化石”,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類的祖先在地球上已有1.4億年的歷史,被稱為“活化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主要分布于長江干流。
面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嵊山鎮副鎮長何英俊當即表示:“水深的海域污染小、礁石少,可以立即放生中華鱘。”
為了找到合適的放生地點,工作人員搭乘漁政船,在經過十多分鐘的船程后,將船停在了距離陸地較遠的深水區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工作人員擔心中華鱘會因為缺氧而死亡,就把它放入通有氧氣的養殖池內精心保護。
到達目的地后,大家小心翼翼把中華鱘地抬起來,緩緩地放到海面上。只見,中華鱘獲得了自由后,立即歡快了起來,在水上打了幾個滾,水花四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