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湖泊(一個動物化石發掘地,曾出土過大量5000萬年以前的動物化石)發掘到最大的哺乳動物為原始馬,體型沒有獵犬大,不過最大的鳥類卻非常不同,這是它的嘴巴部分:
這只鳥真是壯觀,基于某個好理由,它已經被命名為“恐怖鳥”。它翅膀雖小,但腿很長且有力。有著相似體型但卻無法飛行的鳥類依然存在,并且可以讓我們得知它們的外觀情況,例如鴕鳥。
鴕鳥是現今存活最大也是最重的鳥類,或許與史前畸形掠食飛行動物沒有太大的關聯,卻與澳洲的食火鳥、南美洲的三趾鴕鳥一樣,同屬遠古時代很早就放棄飛行的鳥。快速奔跑是鴕鳥依賴的防衛能力,而奔跑的效率也讓它退化成兩趾動物。如果受到刺激,一小時可以奔馳40英里以上。即使現在無法飛行,它仍舊具備一些從祖先演化而來的飛行特征:翅膀上有羽毛,跟其他鳥類一樣。但現在這部分對飛行并沒有用,它們的翅膀的纖維已沒有爪鉤,所以再也沒有辦法形成牢固的刃端。相反的這部分很柔軟很蓬松,如今唯一的作用便是成為隔絕的毛毯,白天隔熱,夜晚驅寒。鴕鳥已跟羚羊或馬一樣,變成了草食動物,但不同的是,基于某些理由,它們不只采食綠葉,還吞食所有的物品。好比從祖先繼承的翅膀,所以它們也繼承了輕盈的鳥喙,而沒有厚實的頜齒——因為沒有頜齒,所以要用其他方式來“咀嚼”食物,鵝卵石可助他們一臂之力。石頭直接進入沙囊,讓吞入的綠葉在囊里翻騰,成為消化的漿液。不過盡管有些鳥類放棄飛行,有些哺乳動物卻成為強悍的狩獵家。鴕鳥運用卓越的眼力與高聳的脖子,敏銳偵測迎面而來的危機。獵豹必須仔細計算哪些是可以掠捕的獵物,而鴕鳥卻通常不在其中,它跑的速度太快,即使被抓到,身上可食的肉也不及其他同體型的哺乳動物。但對所有掠食者而言,不會飛的鳥都是窺視的目標,鳥類如果無法飛行,就不會活太久。飛行遍因此讓鳥類占據了所有的蒼穹。
首先,它們必須飛行的必然性讓大部分鳥類留在空中,因為那里最為安全。即使如此,飛行的代價卻很高:振翅高飛需要費很大的力氣,要是不需要的話,鳥類還能節省許多精力。至于太平洋龜島上的鳥群,因為是孤立的島嶼,沒有天敵需要逃避,所以許多鳥類都不管飛行的事。以這些鸕鶿為例。
它們初次見面時,就跟世界各峭壁的鸕鶿差不多,不過翅膀小且殘破離亂。這類鳥永遠無法飛翔,他們現有的羽翼只是讓它們在水中保暖,也是基于此理由才能維持羽翼的潤澤。對它們來說,飛行簡直就跟步行一樣艱難。
位于身體后端的腿雖然在陸地上造成新走的不便,卻很適合在水里加速前進,幫助捕獲它想要的所有魚類。
對龜島群島的鸕鶿而言,飛行根本是不相干的事,其他島嶼的鳥群也有同樣的情況出現。位于西太平洋新卡里多尼亞的鷺鶴是當地很特別的鳥。
它的祖先想必一定是飛來此地的,但因為這里一直到最近才出現陸地的掠食動物(由人類帶來的哺乳動物或蛇類),所以它們早已放棄了飛行。現今的鷺鶴不會飛行,它要找的食物全在草葉堆里。因為鷺鶴待在這里太久了,所以很難找出它的真正祖先,不過它們大概算是蒼鷺吧。
秧雞是鳥類里非常龐大的家族,只要有大沼澤的地方,就可以發現他們的足跡。在陸地上時,它們會習慣藏在草叢里,以免麻煩上身。不過有些秧雞卻知道如何占領眾多島嶼,這樣就不會再感到害怕了。
這是紐西蘭秧雞,因為它獨自生活在島嶼上,同樣也是不會飛行。它的島嶼卻很大,如果扣掉從中穿越的狹長海灣,大約有千哩之長,包括超過12000尺(英尺)高的山脈。這里是紐西蘭(即新西蘭),人類是第一個到達此地的陸生哺乳動物。他們差不多是在一千五百年前才抵達此地的。
假使鳥類當初擊退了早期的哺乳動物,掌控了現今的世界,你即可在此看到那樣世界該會是怎樣的狀況——因為鳥類曾經掌控過紐西蘭(是啊,曾經!都1500年了,只有蒼蠅蚊子老鼠臭蟲蟑螂等動物才能同人類對壘這么久!換句話說,只有危害人類的動物才能同人類對持,而那些對人類有益或有用的野生動物動物都會被人類用老鼠眼光的方式消耗殆盡。這或許是大自然對人類行為的回應吧!這是我們人類的悲哀,也是個危險的信號!——Anasa)。許多紐西蘭的鳥類向西橫跨1500哩的大海,從澳洲飛來此地,其實它們幾百萬年前就這樣做過,如今還是如此。所以要是你了解澳洲鳥類,你會認識很多種,尤其是那些剛抵達的鳥類。
另一方面,燕雀一定在這里呆了很久,因為它改變了很多,沒有人知道它屬于哪個家族。
吸蜜鳥同樣來自神秘難解的家族,沒有任何鳥像它一樣,頂上呈絲狀,喉上有個小白球。卡卡綠鸚的確是鸚鵡,澳洲有許多鸚鵡,所以有些之前的鸚鵡找得到來這里的路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這些鳥大部分都不明白哺乳動物的危險。它們對哺乳動物的戒備低的難以置信,甚至會飛到你身上取食!
紐西蘭灌木叢里全是食物,各式各樣的食物,當鳥兒一旦擁有一切,有些鳥便可以接受某些在其他地方屬于哺乳動物食用的食物與生活方式。
垂耳鴉吃的與松鼠一樣,即水果、樹葉與昆蟲。歐洲松鼠沿著樹枝奔跑,亞洲松鼠則用兩腿間的非膜幫助滑行,這很像垂耳鴉在數枝間跑來跑去的情況。它會往下滑到低枝干,再返回原處,從一處跳到另一處。所以垂耳鴉可以爬樹,與松鼠吃同樣的食物,是鳥類中的“松鼠”。陸地上的鳥吃什么呢?紐西蘭森林的樹葉叢里全是各式各樣的食物,有蚯蚓、昆蟲與甲蟲的幼蟲。在其他地方,當地的小哺乳動物會掘洞穴覓食,但紐西蘭沒有這樣的情況,但這里有很特別的東西,只有在天黑后才能看到——
當然是只鳥,不過是只很特別的鳥——鷸鴕。它會吱吱叫,標明它的領地范圍,并透過味道來覓食。它的鼻孔很特殊,長在鳥喙的尖端。它已經發現了一條蟲子,一旦沒銜好而掉落下去,就只得用嗅覺和鳥喙去找,因為他的視力很差,幾乎看不到。它的小翅膀已經退化到無法看見,尾翼也已消失不見,假若鷸鴕住在海邊的森林地,當夜晚到來就能到海邊來尋覓這些東西——沙蚤。
它的羽毛像纖維一般,看起來像覆蓋了粗厚的皮毛。夜間行動,似乎披著皮毛,靠嗅覺覓食,住在洞穴里——這是一只像獾一樣的鳥!
在紐西蘭還能發現些什么?有些骨頭已經被挖掘出來,很明顯是大腿骨。
一開始看你會以為是某個哺乳動物的大腿骨,也許是頭牛,不過當你仔細看時,你會發現蜂窩組織。這一 非常輕的骨頭,是鳥的骨頭!從剩余的骨頭來判斷,這的確是大型鳥兒的骨頭,它只有3只腳趾,他的骨盤還有脊背,形成一具異常的長頸。這只鳥身長約2米,有2米高(6英尺、2公尺,換算過來都是2米左右)。初次來這些島上定居的人類,看到這些活著的巨鳥,邊稱它們為恐鳥。它們是有史以來最高的鳥類,重達200公斤,大約有12種,各具有不同的尺寸與重量。
在高處的荒原上,有些較小品種的恐鳥,他們的羽毛較厚,可以用來保暖。并沒有出現哺乳動物并不表示恐鳥沒有敵人,有其他鳥類以捕獵他們為食。當時龐大的巨鷹會在森林演練,還要有其他的鳥類,才能滿足這樣大型巨鷹的胃口,即使是如此大型的恐鳥,它也有辦法掠食。巨鷹的鷹爪當然夠長,可以直接刺進恐鳥的身體,直達骨盤之處(破壞脊椎,這是史前掠食動物的常用方法)。即使恐鳥卻已經在紐西蘭存活100萬年以上,但是哺乳動物終究會抵達這些偏遠的島嶼,除了飛來此地的蝙蝠之外,首先抵達的是最危險的人類!他們捕獵恐鳥為食,沒多久便造成恐鳥的絕跡!
但另一些不會飛的鳥,卻在高山上存活了下來。像紐西蘭當地已放棄飛行并在地上筑巢的鳥類,已經無法防御那些歐洲人帶來的哺乳動物,它們只能選擇盡快的逃避。老鼠吃它們的蛋,殺死幼鳥,貓與鼬鼬鼠則屠戮他們。有種不會飛的黑鷭,原本是很普遍的,后來卻越來越稀少。在19世紀中葉,竟完全的絕跡了!大約在50年前,有人在遙遠的山谷中,發現相似的鳥類,這便是短翅水雞。
現在,它還在那里。在高山上,它的自然敵人只是天空中盤旋的猛禽,所以它的巢很隱蔽。現今存活的野生短翅水雞大約僅有40對,所以產下的鳥蛋非常珍貴。高山應該不是短翅水雞的家鄉,上世紀絕大部分的短翅水雞都住在低緯度的地區,有溫暖的沼澤地才有蒼翠的青草為食,但后來大部分沼澤都已干枯,成為無法耕種的不毛之地。目前這些高處的空谷,因冰河緣故斷裂成巖石地,便是短翅水雞最后的避難所。除了草葉之外,可以吃的食物并不多。短翅水雞用鳥喙拉出草莖,只取食根部,那是礦物質和糖類最豐富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咬下的部位。一開始幼鳥并不知道如何覓食,得靠喂食,它會與父母一起生活一整年。當它夠強壯,并且學會覓食技巧時,才能夠自行覓食。我們無法確認哪些鳥類能在這樣的荒蕪地繼續存活下來。
另一種不會飛的鳥,從其他地方的高山里哺乳動物之棲息方法中找到避難地。它用各種方式生存,是最獨特的鳥兒:
它居住的方式與兔子一樣,會在居住地留下足跡,一代接著一代,腳步蹣跚的走著,拔扯青草并取食多汁的底端。此獨特的覓食路徑在灌木叢下方,并持續沿著狹長山脊往最高的邊際前進。沿著足跡,會到達一些小洼地,這些洼地分布范圍遍及足跡到達的其他地方,全由領土在此的雄鴞鸚開辟。他會把土挖出來,夜晚時再來到這里蜷伏,發出在山谷間回蕩的巨聲,以召喚雌鴞鸚的到來。
不過在1970年之后,這里似乎沒有出現過雌鴞鸚,唯一的雄鴞鸚繼續腳步蹣跚的來到此地,繼續發出巨聲呼喚,但仍然是徒然!而到了1985年,它的聲音也成了絕音!當希望幾乎不在時,新一群鴞鸚足跡,卻在最南端的島上發現,是史都華島。它們仍舊是貓和鼬掠食的對象,所以這些存活的鴞鸚,被帶到三處沒有貓足跡的小島上,他們只有61只。鴞鸚的存活率是岌岌可危的。
有只雄鴞鸚,在洞里打了一天的盹,現在出來覓食。它有敏銳的聽力,可聽見危險的到來,它順著規律的足跡,抵達到山坡的最高處。有只雌鴞鸚已經攀爬到灌木叢的頂端,正在尋覓食物,其身上的綠斑羽毛,為它遮蓋了身影,避開了獵隼的攻擊。不過盡管如此,它還是不敢闖到最高的枝干處,得等到夜晚來臨才行。午夜到來,雄鴞鸚腳步沉重的往山頂筆直走去,它抵達其中一塊洼地,在那里發出山谷間回蕩的巨聲(一種極其低頻的聲音,低音效果一般的音箱只能回放出很小的聲音。假如有人具有雌鴞鸚的聽覺能力,那他會在這時候聽見巨大的震撼聲!)召喚雌鴞鸚。
大概只有12只雌鴞鸚存活下來。在遷移到安全住所的前10年里,只有3只小鴞鸚出世。而在最近,已經成功孵出7只幼鳥。也許此品種會從絕跡的邊緣再度繁衍下去!(一路順風,鴞鸚!)
當然在紐西蘭,只有少數鳥類不會飛,而大多數鳥類仍保留鳥類的天賦,可自由翱翔。且全世界的鳥類都將此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有些鳥類可以不著陸便飛行千里之遙(當然是公里),有些鳥類可以飛到超過1萬米的高空,有些甚至會倒著飛。
野生動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