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藥、食同源的傳統觀念,食用野生動物的現象在我國部分地區曾一度相當普遍。在此次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趙勝利介紹,在經歷了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2004年的禽流感后,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希望通過此次調查前后狀況的對比,來了解全國食用野生動物的狀況和公眾對食用野生動物態度的變化。因此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選擇了野生動物主要消費的省份,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漢、海口、杭州、廣州、長沙、福州、西安、成都、南京、南寧、深圳、大連、廈門這16個城市中,從2005年10月到2006年1月期間進行了調查。這是在一整年中食用野生動物的高峰季節。趙勝利特別指出,本次調查所稱的“野生動物”是指人工合法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以及來自野外的野生動物。
經營現狀:"野味"經營餐廳減少,銷售總量上升
此次調查顯示,與1999年調查相比,經營野生動物的餐廳下降了6.6%,辦理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的餐廳下降了11.2%。與1999年的調查相比,經營有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副食商場、超市的比例上升了22.8%。為什么會出現吃“野味”的餐廳減少了,可是銷售總量卻上升了的情況?
負責此次調查全程實際操作的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飲食習慣的差異,南方城市經營野生動物的餐館比例明顯高于北方城市,比如在天津抽查的30家餐廳中未辦理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的為5家,而在廣州則達到了19家。
為什么辦理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的單位數量有所下降?根據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分析,這是因為一些城市如天津,對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馴養繁殖和經營利用均未采取許可證制度;還有一些城市如杭州、南寧,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發生后,對原先的野生動物經營單位進行了清理整頓,原先的許可證被收回,新的許可證正在辦理當中;再者,國家為防止來自野外的野生動物進入市場,自2005年3月1日后對國家公告合法來源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實施標記制度,經營利用帶有標記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單位可以不辦理經營利用許可證。
而對于經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副食商場、超市的比例的迅速上升,野保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那是因為人工養殖技術成熟,使得虎紋蛙、中華鱉、烏龜等,由于產量大、質量穩定,經相關職能部門的產品檢驗后,進行了產品標記的加蓋,因而較容易進入副食商場、超市進行銷售。該負責人告訴記者,虎紋蛙在海南已形成了產業,當地的農民通過人工養殖虎紋蛙來脫貧致富。
食用現狀:滋補和獵奇心理是食用野味主因
調查中,在過去的一年里有71.7%的公眾表示未食用過野生動物。對比1999年的調查數據,這一比例提高了40.3%。該負責人坦言,一方面是市民在對非典和禽流感的恐懼下,認為食用野生動物是疾病傳染源,因而不吃野生動物。在此次調查中,持這類觀點排前三名的城市是成都(93.2%)、上海(71.5%)和廣州(70.4%)。
就拿我們在餐館里能輕易點到的鹿肉菜肴來說,該負責人介紹,現在人工養殖梅花鹿的數量在40萬頭左右,而野外實際現存的僅僅只有2000頭左右,那么面對養殖市場供大于求的現狀,人們沒有必要去偷食來自野外的野生鹿肉。而且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曾專門將來自野外的野生動物和人工繁殖的野生動物送往北京食品營養所做過鑒定,在營養成分上沒有任何差異。
但是對南方某些城市有吃蛇的習慣,該負責人明確指出,那就是違法行為,無論是吃蛇的人還是賣蛇的人。因為就目前的科學技術而言,還不能實現蛇的人工繁殖,濫食會直接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
正因為有需求市場,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被成功地人工繁殖了。將這次調查報告中野生動物種類的顯示與1999年的調查相比,新增了26種,達到了80種。那么大量人工繁殖野生動物豈不是在鼓勵人們食用野生動物?可是在現實中,由于民俗、觀念的不同,公眾食用野生動物的習慣一時半會兒還改不了,這在廣東、廣西、海南等南方城市特別明顯。
該負責人介紹,相對于1999年的調查,公眾食用野生動物的原因無明顯的變化。滋補和獵奇的心理是食用野生動物的主要原因。
編后:病從口入
但凡和環保人士接觸之后,總會引發習慣性郁悶。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危機四伏:環境污染,資源浪費,亂捕濫殺,再配上飄舞在北京的漫天黃沙做舞臺背景,心情頓時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游走在人生的旋渦中,相當地"無助"--這日子還能過嗎!
解鈴還需系鈴人。我們要堅信"人定勝天",同時,也要檢討"斗爭"過程中有無"敗筆"。負責任的"環保人士"的話當然屬于忠言逆耳。有些錯誤就是一意孤行鑄成的。因此,惟有提早對后果做個預判,為行為設個規矩。
剛剛出爐的中國食用野生動物調查報告,就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雖然沒有行為守則,也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但它所揭示的基本事實和記者采訪得到的信息,仍然可以視為一個善意的消費警醒,可以提供一個具有建設性的游戲規則。
野生動物,吃還是不吃,法律層面并沒有任何可供探討通融的余地。而在中國民間之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確需要全面會診。比如對于傳統飲食習俗的再認識再檢討,對于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再貫徹和再執行。
現在人們把SARS、艾滋病等疑難雜癥都歸于動物的傳播,其實,動物是替人受過背黑鍋。所有的野生動物都沒有經過檢疫,很多自然界的動物都帶有病毒病菌,有些病毒比人類歷史都長久很多。人吃野生動物豈不是自找麻煩嗎!并非動物們惹禍,而是因為人管不住自己的那張嘴。
東北境內曾有一種珍貴的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叫鐮翅雞。 因為當地山民一直拿這種雞當成山雞打牙祭,當地動物專家多年尋找未果。2000年,宣布這個物種在中國境內永久滅亡。據介紹,目前動物的滅絕速度是地質時期的1000倍。1000種鳥類永遠在地球消失。
說到這里,對于野生動物是否該食用,人們應該心中有數了。在北京麋鹿苑內,有一座"世界滅絕動物墓地",一個壓向一個的石塊依次倒下,顯示著物種滅絕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而最后一個墓碑就是"人"。當物種滅絕的多米諾骨牌紛紛倒下的時候,作為其中一張的人類,你就能幸免于難、在劫而逃嗎?
作者:唐逸 姜瑩瑩 楊猛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