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精河野生動物種群不斷增加
來源:新疆經濟報 發布時間:2014-01-02
白雪茫茫的冬天,數百只野鴨在精河生態園內的人工湖面上戲水、休憩,為精河縣冬季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隨著生態逐年好轉,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在精河縣出現。
2013年4月,一只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鵝喉羚,出現在精河縣民警視線里;2013年9月,一只受傷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北山羊,得到精河縣民警救助;2013年11月,一只罕見的世界名貴鳥種鹮嘴鷸,被精河縣群眾發現;……精河縣生態環境的好轉,離不開多年來堅持不懈的生態保護工作。
精河縣境內林地總面積達418.66萬畝,為了保護森林資源,精河縣采取了封育措施,在平原林地上拉鐵絲網圍墻進行保護,用飛機播撒植被種子,積極開展人工造林等工作。在林地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精河縣通過設置人工鳥架、柴草垛,保護老鼠、兔子等動物的天敵,保護了生物鏈的完整性,保護了自然資源的多樣性。精河縣公益林面積達140.31萬畝,精河縣采取靈活多樣的管護形式,聘請管護人員,明確管護人員管護范圍、責任和權利,有效保護了全縣的生態環境。
從2012年開始,精河縣在黑山頭實施10萬畝防風固沙林工程,在縣城外圍建起一道綠色生態屏障,改善了全縣的自然景觀、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2013年,精河縣在全縣各鄉鎮場農區、國有土地、荒漠邊緣等地人工造林2.2萬畝。
精河縣林業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近3年來,精河縣累計人工造林7.15萬畝,保護區封育面積達6萬畝,森林覆蓋率顯著提高。
精河縣有大片天然牧場,為了改善生態,精河縣于2011年9月啟動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精河縣完成371.15萬畝草原禁牧工作。為了減輕天然草場壓力,精河縣鼓勵定居牧民大力開展飼草料地建設,提倡冷季舍飼圈養。
作為“中國枸杞之鄉”的精河,全縣枸杞面積達13.4萬畝,枸杞不僅是精河縣農民的“搖錢樹”,而且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方面發揮著“先鋒隊”作用,枸杞的大面積種植,改善了艾比湖濕地的生態環境,也吸引了很多企業到精河縣投資興業。
2012年,戈寶綠業(深圳)有限公司注冊資金3000萬元在精河縣成立了分公司——艾比湖戈寶麻有限公司,與艾比湖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合作,實施10萬畝戈寶麻拯救恢復工程和年產500噸戈寶麻保健茶生產線的項目建設。
2013年,精河縣引進了實施沙地桑種植項目的精河縣金桑灣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實施甘草種植加工項目的中康偉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精河縣已走上了一條生態治理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生態發展之路。
“我們小時候,縣里經常刮風,刮完后滿臉都是沙塵和土。現在,精河縣的環境變好了,很少見到沙塵天。”精河縣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曙光感慨地說。
據悉,精河境內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現有野生動物80余種,其中國家一級、二級野生動物有30余種,一度銷聲匿跡的雪豹、北山羊等珍稀野生動物頻頻在保護區內現身。
精河縣近年來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自2010年開始,精河生態園每年春季都有百余只野鴨在人工湖內歇腳,由于2013年精河縣出現暖冬天氣,百只野鴨首次在冬季做客精河生態園。圖為野鴨在冬日的精河生態園內戲水、休憩。紀榮朵黃敬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