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快捷監測野生動物
來源:中國科學報 發布時間:2014-01-13
中國科學報訊(記者張雯雯)1月9日,記者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蔣學龍小組博士生李學友利用紅外相機技術和糞堆計數法,可快速、有效地監測和管理野生動物,研究高山林棲動物的棲息地利用,是高山峽谷地區野生動物調查與監測的一種快捷而簡便的方法。該研究已發表在《種群生態學》上。
據介紹,橫斷山脈地形地貌復雜多樣,特殊的地形和氣候條件增加了野外調查的難度。同時,偶蹄類野生種群具有行蹤隱蔽、密度低等特點,傳統的調查方法如樣線法較難獲得動物的豐富度和分布等信息。
“為此,我們采用紅外相機技術和糞堆計數法研究了高山麝 、毛冠鹿 、中華鬣羚 、川西斑羚這4種同域分布高山林棲偶蹄類動物的相對豐富度和生境利用特征。通過比較4種偶蹄類動物的拍攝率和糞堆遇見率,可快速、準確地評估某個地區的物種豐富度或比較不同生境、地區的物種豐富度。”李學友說。
同時,研究人員還采用拍攝率分析了4種有蹄類動物棲息地利用的時空格局,表明自動感應照相系統可以用來研究高山林棲動物的棲息地利用。與傳統方法相比,紅外相機技術在野生動物調查與監測中不受地形、氣候及時間的限制,可24小時不間斷地記錄野生動物出現信息,具有準確、高效、省時、省力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