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食肉動物若消失將威脅生態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4-01-15
資料圖:美洲豹(圖片來源:網絡)
中新網1月15日電 據外媒報道,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在31種大型肉食動物中,75%的數量逐漸減少,獅子、狼、 美洲豹等食肉動物正面臨滅絕的命運。一些科學家發出緊急呼吁,如果不立即保護這類大型肉食動物,它們一旦滅絕,地球的生態平衡將受到嚴重威脅。
其實,大型肉食動物已經在大多數發達國家遭到大規模消滅,在歐洲西部國家和美國東部更是如此。科學家們指出,針對大動物的捕獵幾乎是全球性的,這一點非常恐怖。而這類動物在維持地球生態平衡方面扮演著微妙但是決定性的角色。
研究報告指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全球范圍內,人類正在失去越來越多的大動物。許多大動物名義上得到了保護,實際上它們的棲息地正在非常危險地一天天地縮小。在越來越小的棲息地上生活的這些動物,其中很大一部分將面臨著或者部分滅絕或者在全球范圍內徹底滅絕的命運。
參加這項研究的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科學家認為,現在是采取全球性行動的時候了,把一些大型肉食動物重新引進大自然,就像歐洲“大型肉食動物復興計劃”所作的那樣,逐漸恢復這些動物的數量。歐洲推行的這一計劃旨在重新向大自然引入狼、猞猁、大灰熊等。
上述科研小組集中對七種大動物對生態平衡的影響進行了觀察,這些動物包括非洲獅,歐洲猞猁,豹子,大灰狼,美洲豹,海獅以及澳大利亞的澳洲犬。
研究顯示,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由于美洲豹和狼數量的減少,導致食用樹葉和灌木的其它動物大增,比如鹿科動物。這一現象使得植物生長出現紊亂,直接影響到許多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的生活。
在歐洲,猞猁的消失與麅群和野兔大增有關聯。而非洲豹和非洲獅大量消失引起狒狒迅猛增加,這類動物向莊稼和家畜進攻。
在美國阿拉斯加,水獺數量的減少引起海膽大增,它們以褐色藻類為食,結果導致褐色藻類大量減少。
科學家們指出,這份研究所要提示的是,大自然是獨立的。這些研究告訴我們,一些動物是如何以不同方式影響著和沖擊著另外一些動物的生存狀態。并由此沖擊到整個地球的生態。
比如,避免食草動物的大量繁殖可以促使森林中的植物更大量地生長,從而儲存更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因素。從而有利于對抗氣候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