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的野生動物生態位
來源:中國科學報 發布時間:2014-01-17

■中國科學報見習記者 趙廣立
一些實用主義者覺得,人們花那么大力氣保護東北虎,為什么?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中國項目主任、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的答案是,保護東北虎,也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保護野生動物是生態保護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要保護東北虎,就要把東北虎的生存環境和獵物都保護下來,保護的是一個巨大的老虎生存棲息地,并非只保護東北虎這一特定物種。
“老虎能生存,人才能生存。”解焱說。
她解釋說,看上去大家在城市生活得很好,但城市所需的所有資源都來自于城市外部。“如果沒有健康的野生動物種群,就不能提供它們最大的生態服務功能,包括空氣、水源、食物、適宜溫度等等——這些對人類都至關重要。”
每種野生動物都有其生態位, 即其在相關種群之間的功能與作用,因此,野生動物對于維持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科學家很早就發現,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花授粉、播種種子,還能保護植被、松動土壤、改善土壤營養循環等等。
20世紀初,美國西部落基山脈的凱巴伯森林中約有4000頭野鹿,與之相伴的卻是一群群兇殘的狼。1906年,美國開展了一場除狼行動,到1930年累計槍殺了6000多條狼,導致狼幾乎在凱巴伯林區絕跡。但隨后鹿的生存不但沒有好轉,卻走向衰敗——鹿群啃光了植被林木,不僅造成鹿群損失,還威脅到其他以植物為食的動物。
政府為挽救滅狼帶來的惡果,1995年從加拿大運來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森林中重新煥發生機。這就是著名的“引狼入室”計劃。
穿山甲是有名的地道高手,可惜在我國境內幾乎已經找不到穿山甲的蹤影了。“如果森林中有幾個健康的穿山甲種群的話,蟻害基本上是不會發生的,但是我們現在就得靠農藥、殺蟲劑來維持害蟻暴發的問題。”
同樣的悲劇到處都在上演。近年來,遷徙的鳥類正遭遇沿途的獵捕,這導致很多鳥類數量急劇減少甚至滅絕。“鳥類消失了,病蟲害的問題將更加嚴重,人們又要訴諸于農藥、殺蟲劑,這些勢必進一步加劇環境的惡化。”解焱說。
動物在上百萬年的進化史中已經成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生態系統的健康跟它們有重要的關聯——可能有些關聯人們還沒有看到,但事實上的確存在。
“所以保護瀕危物種,價值遠遠大于瀕危物種本身。”解焱告訴記者,我國近期高發的霧霾天氣,大多集中在華東、華中、華南等地區,而這些區域正是野生動植物最貧乏、生態環境遭受到的破壞最嚴重的區域——自然保護地的覆蓋率只有5%左右(均值約為18%)。
“污染排放可能都差不多,只不過是有些地方的自然環境凈化、吸納得少。”解焱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