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洋浦近海大量死魚緣于赤潮
來源:人民網 發布時間:2014-02-18
人民網海口2月17日電 (馬躍峰、趙香芬)近日,海南省洋浦、儋州、昌江部分近海海域出現大量魚蝦、貝類、星蟲死亡,海面同時漂浮大量藻類。17日,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專業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取樣調查結果顯示,該海域內球形棕囊藻增生引發的赤潮,是造成魚蝦死亡的主要原因。
“3日開始,海頭港北港燈標往洋浦海域方向,就有零星魚仔死亡,8日出現貝類和沙蟲死亡。”儒蘭村一位漁民說,幾天前,干沖海域水是黑色的,死掉的海魚包括石斑魚、沙塵魚、紅友魚、立魚等,漿紙廠、煉化廠附近的海灘也都出現了死魚,“大家懷疑是工業污染影響的”。
海魚大量死亡,究竟是什么原因?專家認為,是由球形棕囊藻造成。該藻外圍具有一層柔軟的膠質,黏稠度大,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時,其黏液緊緊貼在魚鰓上,影響魚的呼吸和攝食,致使魚類缺氧窒息而死亡。
對赤潮發生的原因,海南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主任周濤分析,每年春季,球形棕囊藻在適宜的條件下易誘發赤潮,今年春節期間氣溫持續偏高,引發了本次赤潮現象。
“魚類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赤潮,而氣候變化和水富營養化,是赤潮產生的兩個誘因。”洋浦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助理張進說,水富營養化主要是水中無機氮、磷成分含量增高,而漿紙等工業污染物主要監測化學需氧量,說明魚死亡與工業污染關系不大,和生活污水的關系更大。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總工程師潘駿介紹,目前各市縣已對打撈上來的死亡魚類進行了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