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小學生迷戀“魔法動物盒”
來源:大河報 發布時間:2014-02-25
“魔法動物盒”中的“蜂王寶寶”
家長認為這既培養不了孩子的愛心,也不能讓孩子學習到自然知識
記者 杜一格 文圖
大河報訊 “這種魔法寵物又好玩又便宜,我都養了好幾只了,養不活就扔掉再買唄。”九歲的西西小心翼翼剪開蟲卵,把里面的蜜蜂扯出來玩了一會兒便扔到了地上……最近,大河報記者在洛陽市多所小學附近的商鋪中發現,一種名為“魔法動物盒”的“活物玩具”正在熱賣,蜜蜂、蠶蛹、魚卵等小生物被包裝后成玩具風靡小學校園。對此,一些家長和環保人士認為,此舉不但不能培養孩子愛心,幫孩子認識自然,反而是在傷害動物、虐待生命。
蜜蜂、蠶蛹成玩具熱賣校園
現象
24日中午,大河報記者在凱旋路上兩所小學門前都見到有孩子在玩這種“魔法動物盒”。一家商鋪打出了出售“蜂王寶寶”的宣傳板,上面掛著一個個“魔法盒”。所謂“蜂王寶寶”,就是一個5.5立方厘米大小的紙盒子裝著2個小蜂卵。產品說明寫道,內裝蜂王一對,不蜇人,3至5天蜂王出生,以花粉和白糖為食,七天后陸續產卵8枚,如想讓蜂王馬上出生,可用剪刀把卵剪開,放在手中即飛。商鋪老板介紹稱,這種蜜蜂孵化出來不會蜇人,一天最多能賣出去幾十對,還沒聽到有人被蜇的情況。
與“蜂王寶寶”同時出售的,還有“魔法金魚”和“七彩蠶寶寶”,盒內是一些粉狀物,說明書稱其為魚卵和蠶卵,買回去后需要通過注水、喂養等方法進行培育。記者發現,這種活物玩具的盒子上,沒有任何關于產地、安全性等標準的字樣。
對此,正在牽引小學生過馬路的四年級班主任陳老師稱,之前課堂里出現過蜜蜂飛來飛去,后來才知道原來孩子們一個個變成了“養蜂人”。“老師們不僅擔心課堂秩序被擾亂,更擔心蜜蜂等活物玩具會傷害學生。”
學校和社會引導孩子尊重生命
呼吁
采訪中,家長對市場出現這樣的活體玩具表示擔憂,認為這種活物雖然便宜、隱蔽性強,但對孩子的成長認知并沒好處。“盡管我們支持孩子接觸自然,接觸小動物,但依然擔心這類昆蟲活體會帶來病菌。此外孩子們對待這樣的昆蟲玩具毫不在乎,養死了便扔了再買,根本培養不了他們的愛心,更別說學習自然知識。”
環保人士、行動亞洲動物保護團隊中國區負責人張媛媛直言,“這是一種虐待動物的行為,這種玩具不但破壞了小動物的生活環境,而且極易致死。”張媛媛稱,就像人與人之間存在冷暴力一樣,這屬于對動物的虐待行為,呼吁將其制止。“學校和社會應加強對小孩子的教育,同時引導孩子善待小動物、培養孩子的愛心,使其尊重生命。”
此外,大河報記者查詢資料得知,所謂的“蜂王寶寶”是一種野生蜂壁蜂的雌蜂,同樣有毒針,也會蜇人。蜂刺有毒,一旦被蜇輕則受傷,重則會造成過敏性休克。如果雌壁蜂自己破繭而出,隨時會蜇人,孩子們最好不要拿蜜蜂當寵物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