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為期一周的廣東省節能宣傳周活動正式啟動。活動之一是“廢舊電池回收行動”,計劃組織800名大學生,發送1000個廢舊電池回收箱,回收點將遍布學校、街道、機關。
廢舊電池不回收污染環境、浪費資源人盡皆知,但以往往往是“箱子做了沒人接收,接收了也沒人管,還有的被當作破爛賣了”。今年的行動能否破解這種尷尬局面呢?
不要三分鐘熱度
“今年的電池有專廠專人回收。”據有關人士介紹,以往商場、小區不愿接收廢舊電池回收箱,理由就是商場、小區要安排人手負責管理電池箱,增加管理成本。今年的回收箱由建航公司管理,當箱內電池累積到一定數量時,只需一個電話建航隨即派人來回收。
據本次活動宣傳承辦單位――華南師范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的專家介紹,廣東是全國的電池生產大省,也是一個消費大省,目前廣東省一年報廢的舊電池在10億只以上,其中70%~80%是干電池,重量最大的則是蓄電池。廢電池無論裸露在大氣中還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屬成分都會隨滲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積月累,會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但是由于沒有一個很暢通的回收渠道,這些廢舊電池成為一個令人頭疼的污染源。
在解決了“人手”問題后,有關部門希望這一次的電池回收不再“尷尬”,不再熱鬧兩天就沒了聲響,電池回收能否得到全社會的支持,體現的是公民、社會的環保意識。
電池回收一本賬
“干電池比蓄電池難回收。”廣東建航電池實業有限公司循環產業項目負責人李益群說,回收蓄電池的“正規軍”和“非正規軍”都有,而一次性干電池回收幾乎無人涉足。
道理很簡單,商人都算賬,鉛酸蓄電池拆解簡單,9成以上都可回收再利用,且體積大數量少,回收有利可圖,連個體戶、小企業都搶著做回收生意,一塊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價為40-50元。而回收的一次性干電池多使用填埋處理,如果要提取其中的貴重金屬(如鎘、銻等)需要經過焚燒處理,成本高操作復雜。李益群認為通過政府補貼形式較有利于推動干電池回收。
廣東正與西歐、北美等地合作,引進技術和資金進行廢舊電池的循環再生項目建設。具體負責這次廢舊電池回收的廣東建航電池集團正在清遠市建設廢舊電池處理基地,整個項目總投資5億―7億元。建成后,每年處理廢鉛蓄電池24萬噸,鋅錳、鎳氫等電池3萬噸,可回收廣東80%以上的廢舊電池。
新標準“逼”源頭環保
公民要有環保意識,電池企業也被“逼”上環保之路。近日歐盟已通過新的電池指令草案,草案不僅對進口電池設置了更苛刻的汞、鎘含量要求,還規定電池出口國生產廠家承擔電池回收費用。
該指令稱,含汞量超過0.0005%、含鎘量超過0.002%的電池,在歐盟境內都將被禁止銷售。從2008年開始強制回收廢舊電池,回收費用則由生產廠家來負擔。歐盟稱實施該草案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環境,防止廢電池中鎘等金屬污染。
有廠家認為,這將使出口到歐盟的電池成本大幅度增加,面對苛刻的標準,一些中小企業不得不放棄歐盟市場,一場行業“洗牌”在所難免。但也有專家認為,從環保角度考慮,電池企業降低汞含量,從源頭上降低污染元素,將有利于減少電池對環境的危害,同時電池回收是全社會每一個環節的共同責任,不僅需要市民、回收廠家的努力,也需要電池生產廠商加入環保“陣營”,生產廠家負擔回收費用的形式將會促進環保事業的發展。
《華南新聞》 (2006-06-09 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