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沿著山中小路向峽谷走去,不到5米便發現有3株桫欏樹象一把把撐開的巨傘插
葉翠如玉,干質如鐵。外形象鐵樹。但和鐵樹又有著明顯的區別。桫欏樹大多高大挺拔,主干、葉上均有倒刺,她是研究物種形成與植物地理理分布關系的重要活資料,同時也是重要的藥用經濟樹種,由于樹冠濃密,也是非常好的觀賞樹種。
繼續向谷底前進,路變得越來越模糊,由于好長時間沒有人走過了,路被肆無忌憚生長起來的植被封住了,不過,我們用早已準備好的彎刀開路前行,鄰水縣旅游局楊局長還是被熱情的荊棘“拉”了一下。我們越是往下走,越是感到一陣陣 的清涼,與在山上感受到的驕陽似火判若兩個世界,來到谷底,大家都被小溪中晶瑩剔透的泉水給震住了,捧一口入嘴,冰涼透骨,甘甜甘甜的,“好水,好水!”大家都贊不絕口,倒須溝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該溝中的水質量相當好,今年2月,某公司投資80萬元,把泉水引到了八耳鎮居民家中,家家喝上了山泉水。
賞過水之后,已經是第三次來此調研的鄰水縣人大甘新宇主任又領著我們看了幾株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桫楞樹,可以看出,在他的眼里,桫楞樹好似他的孩子一樣寶貴和自豪。我們朝著倒須溝上游走,一路觀察桫楞樹的分布情況,一路欣賞沿途美景,山中巖石大多滴水不斷,似一串串珍珠,似一道道珠簾垂直下來,樹冠濃密的闊葉樹吐翠泛綠,生機無限,兩岸的山峰偉岸峻秀,灑透利落。甘主任領著我們又看了兩株最高的桫楞樹,大約9米多高,最粗部分直徑有0.6米。最為有趣的就是:“姊妹桫楞”好似兩個亭亭玉立的雙胞胎姐妹并肩而立,“夫妻桫楞”好似一對情深意篤的夫妻擁抱私語,大家都對桫欏林良好的自然生態贊嘆不已。溫暖潮濕的自然環境給桫欏林在此安營扎寨創造了極好的生存環境。同行的縣旅游局吳老師用數碼相機多角度地拍下了幾處精美的景色。
十里峽谷上面漸漸變得開闊起來,雖然有小溪流水,但我們僅僅發現了3株桫欏樹,很明顯沒有下面峽谷中的桫欏樹生長勢頭猛,據有關資料介紹,桫欏樹要選擇一定海拔高度的地方生長。這時,我們開始沿著山中的石板路向山上前進,這條石板路是原來騾馬向長壽方向運輸該山煤礦的唯一通道,我們用了一個小時才爬上山頂,重慶市長壽縣海棠鎮就在我們腳下。離我們最近的農家只有300米遠。在上山途中,我們發現,這條石板路上有深深的蹄形凹坑,據甘主任講,為了保護跑運輸的騾馬的蹄掌,必須給它們釘上鐵掌,由于這些騾馬日久天長的往返于山道上,便將道路磨出這樣的形狀來,我們在路上還發現了兩個生銹的鐵圈,一看就是幾年以前騾馬留下的,行走在石板路上,仿佛看見了一匹匹騾馬馱著兩筐煤艱難地跋涉在山道上,兩只鐵掌在山石上摩擦出“咯噔咯噔”的聲音,5年以前,由于關井壓產等原因,這兒的煤井被全部封閉了,從此,很少有人在此路過,路旁長起來的野草快要把路給淹沒了,只剩下這些馬蹄踐踏后留下的痕跡在述說著過去的喧囂與熱鬧。
據八耳鎮委副書記甘在林講,鎮黨委、政府正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舍棄眼前的“黑色經濟”(煤礦經濟),保護和利用好該鎮良好的生態資源,大做“綠色經濟”文章,以桫欏林為中心,以桫欏林附近的插檐洞美麗傳說、“青蛙彈琴”、“叮咚坡”、寨門等一系列有特色的地方為依托,通過專業人士的整合、包裝,把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優勢,為該鎮的新農村建設找到著力點。記者聽了這番話之后,非常贊賞他們的做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本沒有什么現成的路可走,就像我們這次在桫欏林的旅游途中,沒有路的時候,我們就用刀開路一樣。
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