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即將全面開通試運營,首批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寧等開往“世界屋脊”的高原旅客列車已整裝待發。聯合設計制造這批列車的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島四方-龐巴迪-鮑爾鐵路運輸設備有限公司的設計師、鐵道部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近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掀開了這趟列車的“神秘面紗”。
充分供氧:讓乘客呼吸自如
青藏鐵路處于海拔高度2828米至5072米之間。缺氧,是登上高原旅客的“第一威脅”。長達1142公里的青藏線格拉段(格爾木至拉薩)約有960公里平均海拔超過了4000米,旅客必須補充氧氣。
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設計師李宏說,列車上的多項技術屬世界首創,首當其沖的是在客車上采用制氧系統,能提高客車上的氧濃度體積含量,解決旅客在高原乘車的缺氧問題。
“車內供氧采用彌散式和分布式相結合的方式。”青島四方-龐巴迪-鮑爾鐵路運輸設備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于學輝說,“彌散式供氧能使客室的氧濃度達23.5%至25%,滿足大部分旅客的供氧需求;分布式供氧可讓旅客通過鼻式吸氧氣管單獨吸氧,滿足不同旅客對氧氣的需求量。”
設備一流:列車有效回避“地滾雷”
在海拔高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附近,由于云層低,雷電常常在地面滾過,能燒毀地面上的草木,極大威脅地面設施。而青藏高原列車由于裝備世界一流設備,則能有效回避這種“地滾雷”。
李宏說,青藏旅客列車提高了電氣絕緣性能與防雷擊保護性能,通過降容、提高電氣產品的耐壓要求、提高絕緣防護等級等措施,解決電氣設備與元件因低氣壓帶來的絕緣問題和預防高原地區特有的“地滾雷”,提高車輛在高原地區運用的安全可靠性。
鐵道部運輸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青藏客車首次裝用防雷系統,一系列的設備裝置保證了客車與客車之間、客車與大地之間形成等電位,有效地防范雷擊影響。
綠色列車:廢水污物“零排放”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脆弱,環保要求極高。為滿足客車在青藏線運行時“污水污物零排放”的要求,青藏客車對相關系統進行了全新設計,首次在鐵路客車上實現廢水污物零排放。
記者登上列車看到,車上裝用了污物收集裝置和廢水收集裝置。據介紹,排泄物通過真空集便裝置和連通管系集中收集到車下吊裝的污物箱內,污物箱的容積可以滿足連續運行42小時無須排放的要求;廢水通過排水管系收集到污水箱,污水箱可滿足連續運行18小時無須排放的要求。廁所集便裝置采用真空式,采用新型的真空噴射器,解決了高原低氣壓對集便系統真空度、抽取真空時間和沖洗循環的影響。
鐵道部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說,根據安排,在格爾木站要集中進行吸污作業和垃圾回收作業,污物箱、污水箱和垃圾箱清空后,再進入格拉段運行,完全可以保證污物污水零排放。
駐顏抗老:列車自有“妙招”
高原強紫外線、強風沙對高原客車的壽命以及運行性能均有較大影響。運行途中,車窗是旅客接受紫外線照射的主要界面。為此,車窗玻璃選用低輻射中空玻璃,紫外線透過率不超過13.3%,經過濾后,車內紫外線強度與平原環境下基本一致。
列車車體外部面漆必須滿足青藏鐵路運行的特殊要求。歷經在青藏線一年的暴露試驗,列車表層漆面完好,防紫外線、抗風沙、耐溫差的性能完全符合要求。
為提高整車的密封性能,列車還采用了密封式車體鋼結構和密封式折棚風擋,首次采用了雙唇密封式結構的塞拉門,盡可能減少客車與外界的通路,并對與外界連通的接口采取了發泡和熱縮處理的方式,既加強車的防風沙性能,又保證了客車供氧的效果。
功能設計:處處人性關懷
青藏鐵路客車在滿足功能性和安全性基礎上,引入人性化、系列化設計理念,處處細節體現人性關懷。
青藏鐵路客車的座椅舒適大方,加寬的臥鋪保證了旅客坐臥的舒適度。硬臥車上還設置殘疾人衛生間,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密接式鉤緩裝置的應用,減少了列車的縱向沖擊,新型隔音降噪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旅客的舒適度。
軟臥車、餐車加裝了液晶電視,內置8套影視節目,可供旅客自由選擇。餐車增設酒吧休閑區,可使旅客在輕松的氛圍中度過旅行生活,順利抵達拉薩。(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
“中國造”旅客列車即將穿越青藏高原
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即將實現全線開通試運行,我國科技人員采用國內旅客列車成熟技術,并針對青藏線特定要求,成功生產出青藏高原旅客列車,“中國造”列車即將穿越青藏高原。
鐵道部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說,青藏旅客列車不僅采用了大量先進和成熟技術,而且也通過自主創新采用了一系列新技術,青藏旅客列車是中國自主集成創新的新產品。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線路約960公里,其中最高處唐古拉山海拔高度5072米,穿越的凍土區段連續達到560公里。具有“高原缺氧、低溫低壓、多年凍土、生態脆弱、日溫差大、紫外線強、風沙大、雨雪和雷擊頻繁”等特殊環境,運行條件惡劣。在此之前,全世界都沒有運行在如此環境下的旅客列車,沒有經驗可以借鑒。
青藏高原旅客列車的設計制造任務由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島四方·龐巴迪·鮑爾交通設備有限公司承擔,科技人員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關,實現了青藏高原旅客列車供氧、適應高原特殊環境的電氣系統和設備設施等多項技術創新。(記者 劉詩平 劉錚)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