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濕地每公頃每年6000美元、喀麥隆一片熱帶森林3500美元、加勒比海珊瑚礁1萬美元
加拿大濕地每公頃每年6000美元、喀麥隆一片熱帶森林3500美元、加勒比海珊瑚礁1萬美元,這些數字讀起來就像房地產中介的出租價目表。
上述估價是聯合國首次嘗試給自然資源定價。持懷疑態度的人士說,這些數字都是臆測出來的,但支持者認為,生態經濟學表明,保存完好的雨林等自然系統通常比砍伐后獲得的價值更高。
1997年,佛蒙特大學生態經濟學教授羅伯特·科斯坦薩領導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此研究得出結論認為,世界的生態系統價值33萬億美元,幾乎是當時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兩倍。科斯坦薩說:“我們當時所使用的數字都很保守。”
此后,經濟學家們開始試著給形形色色的自然資源貼上價格標簽,以試圖拓寬經濟學評估的領域,使之不僅僅局限于評估住房建筑開工數或消費性支出。
聯合國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有關生物多樣性的報告說:“目前對經濟財富的衡量沒有體現出生態系統的經濟價值總和,并錯誤地認為自然資源可以免費使用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這份報告指出,砍伐森林出口木材或炸毀珊瑚礁捕魚都可以推動一國經濟的常規發展,但這種增長只會曇花一現。
另外,聯合國今年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估計,保存完好的珊瑚礁每公頃每年的價值在1000美元到6000美元之間,如果是加勒比海海邊度假勝地附近的珊瑚礁,其價值也許高達1萬美元。而一旦改建成海洋公園,每公頃的珊瑚礁的保護費用只有8美元。
去年發布的《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報告認為,加拿大濕地每公頃每年的價值為6000美元,而如果改造成精耕農田,則只值2000美元左右。喀麥隆的熱帶森林如果管理妥善的話,每公頃價值約4000美元,而如果砍了作農場則只值2000美元。泰國保存完好的紅樹林每年的價值為1000美元,而如果改作蝦場則每年只值200美元。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首席科學家杰夫·麥克尼利說,在2004年的海嘯中,泰國紅樹林濕地保存完好的海岸遭受的破壞比其他地帶小。
他說:“如果看看近幾年發生的惡性自然災害事件,比如卡特里娜颶風、克什米爾地震,就會發現如果生態環境沒有遭到破壞,這些自然災害就不會造成這樣大的危害。”
據慕尼黑再保險集團估計,2005年,災難性氣候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創紀錄的2000多億美元,其中,由于“卡特里娜”颶風的破壞,僅受保損失就超過了700億美元。
生態經濟學正試圖對看似無法量化的自然進行估價。
[來 源] 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