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話劇]三家“巨”院
2006-06-12
 北京,雙峰對峙
  上海,一家獨大
  三家“巨”院
  
  □本報記者 張英 □實習生 宋涵 陳鵬 劉建彬
  

《北京人》是李六乙在“人藝”11年導的第4部戲,上一部還是5年前引發過爭議的《原野》  李晏 攝

  “明年是中國話劇100年。”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沈玲說,“但從全國的情況來看,話劇行業的整體處境并不令人樂觀。因為院團合并和部隊精簡編制,我國原有的88個話劇團現在只剩下78個。在這78家劇團中,除了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上海話劇中心等十家話劇團還能上新戲有正常演出外,更多的劇團完全靠政府活動、全國評獎、課本劇維持日常生存。”
  
  “人藝”:恢復藝委會?
  員工:300余人
  財政撥款:每年5000萬元
  《白鹿原》首演那天,在演出后臺,導演林兆華說,“《白鹿原》能夠登臺演出就是勝利。”
  《白鹿原》原定用“人藝”最強演出陣容,但到正式建組前兩天,抽掉了大部分演員,只剩下主演濮存昕、宋丹丹。劇組只得從空政話劇團協商借人。
  一位對此不滿的戲迷在“人藝”論壇里發帖子質問:“這還是‘人藝’的戲嗎?這大部分演員都是總政的了,那干脆就把這戲給人家總政不就行了,而且還要再改一下,應該說,總政將‘人藝’的導演和二位演員借去排《白鹿原》!”
  在一些熟悉“人藝”情況的人眼里,《白鹿原》發生的變故只不過是以往的重復。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藝”老員工認為,“當年于是之時代行政上只五六個處,現在變成了13個處,28個正副處長,以前發通知,現在變成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機關文件’。現在上什么戲都是行政領導說了算,藝術質量沒有人抓。反正現在‘人藝’的所有經費是北京市政府掏的,政府只有演出場次的考核,沒有市場票房方面的考核。”
  另一位“人藝”老演員也感嘆:“現在表面看起來,‘人藝’天天有戲演,但都在200人的小劇場演,千人大劇場大部分時間空著。‘人藝’是創作單位,不是演出單位啊!2005年演了280多場戲,小劇場演出的戲倒占了近200場。”
  1992年于是之退休后,一批老藝術家被請出“人藝”藝委會。1996年,藝委會基本停止運作。“人藝”一位老演員對此感嘆說,“現在‘人藝’沒有藝委會,也沒了以前的總導演負責制,這個雙軌制正是過去‘人藝’出精品的重要手段。”
  “‘人藝’只有體制改革,保住人才,挖掘人才,‘人藝’才能夠立住并發展下去。”宋丹丹說。
  3月2日,“人藝”黨委書記馬欣在慶祝首都劇場落成50周年的會議上宣布,“人藝”今年將恢復藝委會,由20名左右藝術權威人士組成的藝委會對藝術創作進行管理和決策。


  3月22日,“人藝”副院長崔寧宣布,在未來4年里,“人藝”將花3.4億元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到2010年,新建成的“人藝”將是現有面積的一倍多。這個名為“北京國際戲劇中心”的工程已列入北京“十一五”文化建設項目。
  林兆華認為,以前的藝委會由于是之、林連昆、蘇民、英若誠等藝術家組成,“人藝”現在恢復藝委會是個好舉動。現在的領導是否愿意放權,這個藝委會怎么操作,由哪些人組成,能有多大權力和責任,這是關鍵問題。
  
  “國話”:“趙有亮時代”?
  員工:426人
  財政撥款:每年按人頭費撥款1180萬元,另每年給予50場次演出補助費,一場1.5萬
  趙有亮現在全部精力都在劇院建設上,這可能是他退休前最重要的事兒了。他很羨慕“人藝”,因為“人藝”有首都劇場和兩個小劇場,而“國話”到現在還沒有自己的劇場。
  作為“國話”的首任院長,趙有亮要實現“5年內建成具有世界影響的一流劇院”是他任期目標里的重要部分。
  “國話”演出監督劉鐵鋼說,“我們在保利劇院那邊演出,放一個廣告牌就要收1000元;而我們在美國一個劇院演出租金僅僅為1美元!新加坡劇場一天租金才1500新幣,而當地的小學教師月薪有4000塊錢,也就是說,這個小學教師可以一個月租上3天劇場。為什么中國的文藝演出票價高?這是由劇場決定的!國家對于劇場的收費也高,水費、電費和賓館一個價,這樣惡性循環,老百姓就看不起戲了。”
  雖然沒有劇院,但李六乙還是想去國家話劇院。“‘國話’雖然沒有自己的劇場,也沒有‘人藝’那么多政府撥款,但創作環境很自由,領導懂藝術創作,允許藝術多元化,藝術戰略方向很清楚,特別尊重主創人員個性。”
  孟京輝1991年進入“國話”的前身中央實驗話劇院,在那里工作了15年。“一直到我和‘兒藝’合作前,所有戲都是在‘國話’做的。到現在,我還每年做一個戲。在‘國話’做戲很簡單,導演弄完劇本,把劇本給趙有亮,他如果認為不錯,然后劇院劇目創作室的老師就找我一塊商量,問我的藝術想法和劇本闡釋,他們覺得好就說‘好吧,你先試驗著搞吧。’然后錢和人都到位了,領導看一下,最后弄完了。”
  “體制很重要,人其實更重要。”孟京輝說。
  田沁鑫回憶:“2003年,我的《趙氏孤兒》已經上馬了,結果林兆華來找趙有亮,說‘人藝’不讓做(《趙氏孤兒》),能不能在‘國話’做,趙有亮當時就很痛快地答應了,說要不然做兩個版本。他都沒有說‘小田你別做了,讓老林做’,也沒有說‘老林你別做,我們這小田已經做了’。”
  一位“國話”的制作人說,現在看起來,“國話”比“人藝”好,可在日常工作中還是像兩家劇院。
  “國話”副院長查明哲注意到的是兩家劇院合并以后出現的新變化。“在戲的生產上,國家話劇院的成立并沒有帶來促進。以前我們分別作為青年藝術劇院和實驗話劇院,生產的劇目比現在的‘國話’多。而且因為是國家話劇院,在藝術生產上也客觀起著示范、帶頭作用,只能做純藝術類的戲,不能做市場商業性太強的戲,生產反而不如以前那么活躍了。”
  在濮存昕看來,“現在都提‘國話’一年能排6部新戲,挺厲害的。可有些戲可能并不成熟,演個10場以內就收攤兒了,票房回收多少,觀眾能有多少?實際上,‘國話’沒有市場深度影響力,只有項目上的影響力。而且‘國話’也和‘人藝’存在同樣問題,比如在藝術上沒有中心靈魂人物。”
  
  “上話”:錢多了?
  合并前:年演出收入最高98萬元
  合并后:年演出收入近800萬元
  1995年,在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和上海青年話劇團基礎上,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成立。
  從成立起,“上話”就實行新模式:在運營、行政上實行總經理制,創作上實行藝術總監制,各負其責。由專家學者組成的藝委會,藝委會下設人藝、青藝兩個制作體。在制作體外,還有一些獨立制作人,制作了包括肢體話劇、賀歲話劇在內的多種形式的劇目。制作人對戲負責,與導演、編劇、演員、舞美合作,從劇本創作到排練生產、演出銷售一抓到底。
  曾經反對將“上海人藝”、青年話劇團合并的深圳大學教授熊源偉說,“我曾對當時的上海文化局長說,把兩個有特色的劇院合并掉會失去競爭,不利于上海戲劇的整體發展。但這10年的事實證明,‘上話’的管理體制、運作機制走在了全國戲劇團體的前頭,10年來出人又出戲。”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劉平介紹,“人藝”的李龍云寫出《正紅旗下》,先是給“人藝”的,“人藝”不排,作家很苦惱,后來把劇本給了“上話”。結果,《正紅旗下》不僅在上海演出火爆,去首都劇場首演時,當天票就賣光了。
  《商鞅》作者姚遠說,這個劇本是1988年寫出來的,“誰知道國家出了幾件大事,這個戲就擱下來了。”在幾年時間里,他拿著劇本找了好多劇團。很多劇團不敢演,一直到1996年,被“上話”搬上舞臺。
  原中國鐵路文工團總團團長陳薪伊導演了《商鞅》,后來成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的簽約導演。
  陳薪伊在鐵路文工團時,就想聘一個經理專門管劇團演出開拓市場。“我們制作出來的戲劇得了獎然后就打包不演了,因為我們沒有搞演出經營的人。你是宗教、廟宇、殿堂,那還得有人管布施的箱子。即使是個普通的生產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有供銷科去銷售,而我們這么大的戲生產出來后,卻沒有人管。‘上話’的制作人制不僅有兩個制作體,培養了就中國現在來講頂級的制作人。”
  從1995年到2004年,“上話”共制作了86臺戲,在實行制作人制的同時,“上話”規定制作人每年必須完成規定的場次指標、劇目指標、票款回收指標以及每年至少要完成一項中心指令性任務。除此之外,總經理還對制作人的劇目決策保留一票否決權。
  對上海話劇,也有人憂心忡忡。“上話”編劇李容說,上海話劇看起來表面繁榮,但也潛藏著很深的危機。《骯臟的手》、《求證》等經典劇上座率很低,觀眾不到3成。而《今夜請將我遺忘》、《在床上》這些寫白領生活的戲,票價高了一倍,演出時還都滿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等戲最高票價賣到了2800元。
  “在宣傳推廣下,話劇被認為是時尚、時髦的行為,上海的觀眾越來越年輕,絕大多數都是白領。某部戲深刻有思想性一點,他們看不懂,起身就走。在市場導向和競爭壓力下,做一些戲的時候,就會有意無意去討好觀眾。比如在《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里,看不到小說里那中蒼涼、淡淡哀愁,而是五顏六色滿臺的俗氣熱鬧。長此以往,會出現惡性循環,降底上海話劇的品質。”

(南方周末)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