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中國農民公益廣告第一人--殘疾環保者陳法慶
2006-06-13
一個農民拿出43萬元做環保公益廣告,落款一律5個字——農民陳法慶。他住在17年前蓋的逢雨便漏的老房子。由于他那“殘疾農民環保者”的特殊身份,今年1月,他成為中國區火炬手,代表中國參加冬奧會傳遞火炬。這個奇人面對坎坷和非議,環保之路上傾盡家資全無停止跡象。

  □特約撰稿張應松

  陳法慶不久前在接受央視“面對面”、“新聞調查”欄目記者采訪時給自己做了一番總結:環保路上,也曾灰心迷茫過,但各種污染現狀又令他觸目驚心無法停止。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我們一定會喝上潔凈水呼吸到清新空氣,建設出一個全新的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

  今年40歲的陳法慶家住杭州市余杭區仁和鎮奉口村,從小靠吃百家飯長大。6歲時,他患中耳炎導致耳膜穿孔,現聽力殘疾。余杭山清水秀,陳法慶家門口不遠就是東苕溪河,小時候,他經常和小伙伴下去摸田螺、游泳,渴了捧起一把甜甜的河水就喝。那時的他萬萬沒有想到,多年以后他會為這條河打官司。

  在挨打和恐嚇中

  膽子愈發大了

  家境貧寒的陳法慶14歲上初二時便輟學,但他一有空就到生產隊長家看報紙,后來有了收入自己訂報,最高時一年訂了1800元的報紙。陳法慶了解到,全世界污染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中國竟占了8個。他從此開始關注中國環境問題。

  1992年,陳法慶與人合伙買了水泥船運石料。在業務交往中發現有人開假發票逃稅,陳法慶決定舉報他們。

  1998年,他向當地政府舉報一個石礦偷稅,結果遭到報復被毆打,導致右眼一個月內動了兩次手術。

  陳法慶挨打被打出了膽量:“我舉報別人,心虛的是別人,我不應該像做賊一樣!”后來,每次實名舉報人家之前,都會大大方方地先登門正告人家“我要舉報你”。如果對方聞過即改,他則不予追究,否則跟你沒完。

  陳法慶為此得罪了不少人,一連串的報復接踵而來。2004年6月22日晚,睡夢中的陳法慶養母被一陣“噼里啪啦”聲驚醒,睜眼一看,家中冒出火光!她連忙疾聲呼救。陳法慶那天恰好外出辦事不在家,等他聞訊連夜驅車回來時,看到的是已經燒焦冒著青煙的門窗和漆黑的墻壁,養母正伏地號啕大哭。

  火災發生后,他看到交通要道上貼的海報:“陳法慶,今天到你家,只有你老母一人,不然早就炸掉你房子!”

  從1992年開始,他家的電話常常深更半夜急促響起,威脅、恐嚇成了家常便飯。面對每天可能隨時降臨的風險與不測,他對村里人坦然微笑說:有驚無險,我已經習慣了。

  愛較真的陳法慶在挨打和恐嚇中膽子愈發大了。從1992年起至今管了數百樁閑事,并且事事都要弄出個名堂來,使得他在方圓幾百里聞名遐邇。

  輸了公益官司

  卻贏得民意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仁和鎮2.5平方公里范圍內,開出大小11家石礦,礦點密集度和年開采量居浙江省第一。但石礦開采生產方式很原始,生產車間露天或半敞開,噪聲震耳欲聾,粉塵遮天蔽日,碰上刮北風,粉塵還會南下吹到杭州城區,附近幾個村近兩萬人已經在粉塵飛舞、噪聲不斷的環境中生活了20余年。當地人是這樣形容粉塵污染的:如果你騎著自行車走500米,頭上臉上落的全是白粉;這里的桑葉蠶寶寶吃下去吐不出絲來;在石礦里,隔著3米外幾乎看不見人,鎮上有100多工人得了矽肺病。

  從1999年開始,陳法慶多次給鎮、區政府和環保部門打電話投訴,但收效甚微。忍無可忍的陳法慶于2002年 6月“以不履行法定職責”為由,將余杭區環保局告上法庭。陳法慶當初想告企業,但這個鎮上有11家企業,如果全告手續太繁瑣,不如單告環保局利索,因為《環保法》有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

  為搜集證據,陳法慶又花8000元錢買部DV,在石礦企業周圍連續拍了5天,在他拍下的鏡頭中,漫天飛揚的石礦粉塵污染觸目驚心。法院經審理認定,粉塵噪聲污染嚴重存在是事實,但環保局已履行法定職責多次下達整改通知書,造成污染現狀依舊是因石礦未按環保局要求去整改,結果陳法慶這樁轟動一時的公益官司輸了。

  陳法慶笑稱這場官司給他的感受猶如法院認定你欠我錢,卻又判你不要還錢一個樣。輸了官司的陳法慶有些沮喪。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官司經媒體廣泛報道后,引起時任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的高度關注。解局長在有關報道上批示:這是一件好事,望認真研究,將此事變成促進嚴格執法、環保局與群眾共同執法的動力。

  再后來,余杭區環保局和仁和鎮政府聯合成立粉塵、噪聲綜合整治工作組,下猛藥鐵腕治粉塵噪聲污染,一舉減少了 80%的粉塵和噪聲,使礦群附近兩萬人呼吸上清潔空氣。陳法慶長長地舒了口氣:這樣的官司,多輸幾個也無妨!

  此舉使陳法慶成為名噪一時的環保名人。他自此一發不可收,拉開了終身致力于環保公益事業的大幕。

  粉塵污染剛去不遠,陳法慶又發現流經村邊的東苕溪,因船舶運輸建筑石料而造成溪水嚴重污染。渾濁的河面漂浮著五彩的油污、糞便和形形色色的塑料垃圾雜物。東苕溪是杭州市區和余杭區主要生活水源地,建有兩個水廠取水口,承擔著1 30萬居民生活飲用水。陳法慶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于2003年8月12日向有關部門遞交《一級水源如此保護》的情況反映書并請求整治,但遲遲沒有下文。

  陳法慶決定再次提起訴訟。這次,陳法慶狀告的是浙江省政府和浙江省環保局。他不在意輸贏,還盼望和上次告區環保局一樣,達到引起各方重視改善污染的目的。但這次沒那么幸運了,法院4天后就將訴訟請求予以駁回。

  自費廣告登上《人民日報》

  他通過對環保等相關法律鉆研發現,現行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甚至相互有矛盾。很快,陳法慶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了份《環境污染法律無奈——關于請求對公益訴訟等立法立案審理的建議》的報告材料,寄給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建議國家修改《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對公益訴訟進行立案審理,他還建議修改環保法規,加大對污染者法律、經濟懲罰力度,因為現在污染環境者違法成本太低了。

  去年3月北京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梁從誡受陳法慶啟發,提交了一份《盡快建立健全環保公益訴訟制度》的提案,引起政府機構、民眾的廣泛關注。

  在與環境污染的較量博弈中,陳法慶漸漸意識到,環保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急需喚醒公眾的環保意識。

  2004年5月6日,他在家里看電視時,一個有趣的動畫片廣告激發了靈感:嘗試一下做環保公益廣告?

  次日,他打電話到杭州電視臺,對方一聽大加贊賞,他忙帶上兩萬元跑去,電視臺表示可免費播公益廣告,但他堅持認為如果免費有人會認為他在出風頭,一定要掏錢!耗資一萬元的保護環境公益廣告片播出后,許多市民支持他的義舉,家中電話徹夜響個不停。

  受此啟發,為擴大廣告受眾范圍與影響,陳法慶決意把廣告做到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前后播出。

  2004年5月23日,他一人帶上5萬元來到北京,下午4點多,他終于找到了央視廣告部,對方開價最少20萬,還讓他自己把廣告帶做好。陳法慶說做廣告帶我是外行,廣告帶請央視幫忙做。央視的一個編導對他這種創意一番肯定后,最終善意地拒絕了他:今天你一個農民來做環保公益廣告,明天又來一個人要做擁軍愛民一家親怎么辦?

  回到旅館,陳法慶失落至極徹夜難眠。

  旋即他又找到《人民日報》廣告部主任辦公室,敲開門只見里面正在開會。他一番自我介紹表明目的后,那幾個人呆呆地盯著他。陳法慶以為對方沒聽懂他的話,又重復一遍還把身份證掏出來給他們看。

  農民做環保公益廣告?那幾人面面相覷后幾乎異口同聲叫道:好事,大好事呀!

  單子接了,廣告部負責設計的美編問他有什么具體要求,陳法慶說只有一個,廣告畫面體現環保意識,旨在敦促政府部門重視環保。原來開價7萬元的廣告最后打了六折。人家說,《人民日報》創刊50多年來,公民個人去做環保公益廣告的,你陳法慶是第一個。

  很快,前年5月28日,“善待環境就是善待自己”的公益廣告就在《人民日報》第11版刊出,震驚海內外。

  登廣告看重的是精神上的感召

  陳法慶連續出擊,先后出資13萬元,分別于2005年1月11日、2005年6月5日在《人民日報》刊登“善待環境就是善待自己”和“積極為印度洋地震和海嘯災區提供援助,伸援助之手,獻關愛之心”的公益廣告,并向海嘯災區捐獻5000元。此時,陳法慶成了熱點新聞人物,全國包括海外眾多媒體向他發出采訪請求。

  2005年10月1日,陳法慶再次出資4萬元在《人民日報》買下1/4版面做公益廣告。與此同時,陳法慶委托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從當年6月起,在全國各直轄市及省會城市設置內容同樣為“善待環境就是善待自己——農民陳法慶”的環保公益燈箱廣告。

  目前,成都、重慶、天津、昆明已率先亮起,所有環保燈箱廣告將于2006年底全部制作完畢與市民見面。

  陳法慶的公益之舉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一些媒體還為他的壯舉感染而加盟。一些地方新聞媒體均騰出版面,免費刊登署名為“農民陳法慶”的環保公益廣告。

  陳法慶努力嘗試吸引更多的民間力量參與環保。他的舉動在社會上激起熱議,肯定贊揚者雖占主流,但也有學者認為,這類公益廣告應由慈善組織或媒體來做;有的人干脆質疑:“陳法慶做廣告的錢,直接捐給當地紅十字會或災區,豈不更好?”陳法慶回答:“一個人的捐款數有限,登廣告看重的是精神上的感召。”

  到目前為止,陳法慶已花了43萬做這些廣告。他哪來那么多錢?他向世人交底:我不是什么大老板,一直做點小生意,做廣告的錢都是20多年打拼積攢的血汗錢。目前他還住在17年前蓋的農村老房子里,屋頂逢雨便漏。其實陳法慶家中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愛人幾年前查出患Ⅰ型糖尿病后,身上一直帶著胰島素泵,每天要24小時不停地注射藥物方能維持生命,一年藥費需3萬;家里還有上了年紀的養母(養父于上個月剛剛病故)、讀初中的女兒。

  2005年6月5日,陳法慶又拿出5萬多元,開通“農民陳法慶環保網”,網站不僅宣傳環保知識法規,還實行有獎接受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投訴,陳法慶調查后在網上公布并轉給有關部門查處。去年4月,陳法慶喜獲國內首個民間環保獎 ——“阿拉善SEE生態獎特別獎”;由于他那“殘疾農民環保者”的特殊身份,今年1月16日,生平第一次出國的陳法慶應邀成為中國區火炬手的榮譽一員,代表中國參加第20屆2006意大利都靈冬奧會火炬傳遞。

民主與法制時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