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近年來,大量椋鳥從印度、斯里蘭卡等國飛到較為涼爽的烏市附近度夏。椋鳥是蝗蟲的天敵,剛好近兩年首府郊區蝗災頻發,借助椋鳥滅蝗是最有效的生物滅蝗辦法
目前正是椋鳥筑巢產卵繁育的季節,大批椋鳥在石縫中產卵、孵化。雖然大家都知道這種鳥是蝗蟲的天敵,但仍有人掏椋鳥蛋捕小鳥,讓執法部門和牧民頭疼不已。
據烏市東山區蘆草溝鄉葛家溝村牧民買西介紹,目前僅在該村鄰近的草場上就可以看到大批的椋鳥在筑巢,初步估計數量在10000只左右。這些椋鳥的到來讓牧民們欣喜不已,因為鄰近的草場歷年都是蝗蟲重災區,蝗蟲危害嚴重時,一巴掌下去可以拍死七八只。
為控制蝗害,當地不得不采取化學防治,但效果不好,有時還導致牲畜和鳥類受害死亡。在前年夏天,就有椋鳥開始三三兩兩來這里安營扎寨,捕食蝗蟲,被群眾親切地稱為“鐵甲兵”。后來烏市農牧局、烏市草原監理所就向村民、牧民宣傳椋鳥的生物滅蝗作用,并在轄區的春秋草場修筑椋鳥巢穴43座,并拉起鐵絲網、設置圍欄保護椋鳥。
到今夏,椋鳥的數量激增,并在村民的院子里、房屋內、小溪邊、樹梢上,到處筑巢孵化,讓牧民高興的是,一向令人頭痛的蝗蟲隨著椋鳥的到來很快銷聲匿跡了。但有些人也開始盯上了椋鳥。買西說,幾乎天天有人開車來抓鳥掏蛋,前兩天,他就阻止了4個開著夏利車來掏鳥蛋的人,最終他們放下捕到的4只小鳥和鳥蛋走了。
烏市農牧局、草原監理所工作人員說,他們很重視椋鳥以及棲息地的保護工作,為了制止不法分子對椋鳥的捕殺和破壞鳥巢,他們四處張貼保護通知,希望知情人舉報違法行為,舉報屬實的,有關部門將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林業法》和《草原法》進行嚴肅處理。
小資料:椋鳥
椋鳥又稱粉紅椋鳥,屬國家二級保護鳥類。以蝗蟲為主食,且食量驚人,每天捕食蝗蟲120-180只,在蝗期,每只椋鳥可以保護兩畝草場避免蝗害,成為生物滅蝗的主力軍。(新疆都市報 記者趙旭東)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