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當藏羚羊看見火車
2006-06-15
美國作家邁克爾·波倫說:“如今荒野必須依賴文明的屋頂才能留存。”而荒原上的生靈們,要適應這片“屋頂”顯然還需要一個過程。在高原時我們聽說,青藏公路2993公里處,一些藏羚羊們穿過了鐵路。在我們離開青藏高原后,陸續有小群藏羚羊穿過鐵路通道的消息傳來。

是人類征服自然,還是對自然保持敬畏,從來是爭論的話題

火車經過,綿羊已處變不驚,野生的藏羚羊卻遠沒習慣

  長久以來,青藏高原的存在意味著對人類大規模活動的拒絕,距離格爾木市70公里的雪水河,看來是這片高原“對抗”青藏鐵路的鋪設的前哨。

  在工程上,這條河流以含沙量大、阻水艱難著稱。不過在5月4日,中鐵四局的一位施工隊長,喬偉,已經成為了它的征服者。他帶領工人們在這海拔3260米的河邊修筑了橋梁的防滑樁,讓曾經桀驁不馴的河水低匍在他們的腳下。

  這天我們從格爾木出發,去拉薩。青藏鐵路就在路上。現在的懸念只是,乘火車而來的人們將如何對待這片脆弱的荒野。

  227億元投入西藏環保

  在這片荒野中,人類已經具備了予取予求的能力,至少表面看是這樣。稀薄的氧氣濃度使機器的效率降低,但人類有渦輪增壓系統,汽車仍舊強勁地前進。上午10點,我們就到達了西大灘。天氣很壞,玉珠峰隱藏在茫茫云霧中。只是在回程中,我才看到它的白色雪冠在夜色中閃光。

  玉珠峰車站就在山腳下,有著一個小而精巧的站臺。雨雪霏霏的上午,我們走在站臺的屋頂下面,設想著游客們即將看到什么景色。這個車站是青藏鐵路作為“精品旅游線路”的重要停留點之一。

  可以肯定的是,當游客們走下站臺,立刻就會看到鼠洞。草場上的一些地方千瘡百孔,一片鼠洞連著另一片,密集如暴雨在沙灘上造成的凹點。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陳桂琛說,青海省環保部門曾試圖用招鷹滅鼠等生物措施治理鼠害。不過,據可可西里管理局稱,這種做法“收效甚微”。

  我們確實在公路邊看到了一些鷹架。但是沒有鷹。白亮的高原上,只有尋覓垃圾的烏鴉不時投下影子。

  遏止鼠害,惟一有效的方法是減少人類的不適當的活動。

  如果人們沒有破壞草場,那么老鼠種群就不會爆炸式發展。而在老鼠到來之前,牦牛和羊,尤其是后者,是草場的最兇猛的殺手。羊接受了人類的馴化,誘惑人們不斷擴大它的種群。青海省科學院一份研究材料表明,早在清代中期以來,羊的強勢發展,就已經威脅到青藏高原上其他動物的生存。如今,它們正在繁衍到歷史上的最盛期。

  在青藏兩省區,以草定畜、劃區輪牧、休牧育草等措施都已推行了多年。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陳桂琛研究員認為,青藏鐵路的建成會有助于這些政策的切實實施。

  當鐵路通車,羊的貿易更加活躍,草場上的產草量不足,而便捷的貨運又來帶來廉價的化肥時,牧民們會做些什么?

  在西寧,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我們看到一張照片,它記錄的是在青藏鐵路沿線的取土坑上人工植草實驗的情景。照片上是一片極其茂盛的草地,草瘋狂地生長到一人多高,有著某種異樣的繁盛。

  陳桂琛研究員承認,這并非一種濫情的唯環保主義。他保證說:“你放心,這種植草方法不會推廣,它造價高昂,也不具備推廣的可能。”

  不過,這張照片證明了一個理論上的可能性:一旦有了化肥和水,青藏高原上的燦爛陽光完全可以提供更大的牧草產量。在無數的湖泊周邊,如果牧民們引渠灌溉,使用化肥,就會擁有一片超級草場。

  在整個世界,人們對化肥的擔憂還沒有達到放棄它的程度。但在青藏高原,它會造成的災難性后果則是顯而易見的。當夏季結束,也許只需幾天的寒風,使用過化肥的裸露并板結的土地就會變成沙漠。

  公平而科學地說,青藏高原仍是中國生態環境保持最好的地區。不過,它的脆弱使得各種擔憂都有了理由。這也正是秦大河擔任總主編的權威著作《中國西部環境演變評估》叢書中曾經提及的事實。

  西藏已建立自治區級及以上級別的自然保護區18個,保護區總面積33萬多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總面積的27%以上。針對水土流失、沙漠化、地質災害和草原退化等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威脅,西藏已經啟動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生態環境保護計劃。到本世紀上半葉,西藏將投入227億元,用于160個生態環保項目。

  關于青藏高原,一個關鍵性的生態術語是“逆行演替”,即難以恢復的系統的演變和物種的更替。如果發生這種現象———我們看到的一份學術文件上說———青藏高原將會發生“生態系統不同程度的崩潰”。這份文件說,鐵路通車將帶來的生態挑戰首先集中于植被。對于它經過的大多數地區來說,植被也就是草。

  藏羚羊穿過鐵路線

  下午,我們到達了可可西里保護站。它的展廳里陳列著的藏羚羊的皮毛。我們拔下幾根細絨,在手中輕輕一捻,立刻就明白了“沙圖什”貿易為何如此貪婪。那手感之細軟嫩滑,確實會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為了這種昂貴的絨毛,盜獵者———大多數是為了從“沙圖什”貿易中分得最小的一杯羹的窮人———曾經云集可可西里。屠殺的速度很快,過去10年間,藏羚羊從5萬到7萬只,減少到只有2萬只。出于宗教傳統,這些人中很少有藏族人。

  劉為強是《大慶晚報》的記者,計劃用一年時間在可可西里拍攝藏羚羊。“現在還有盜獵者,”他說,“不過比以前少了。上個禮拜還發現了一撥兒。”前些年里那些來到可可西里的攝影師令他嫉妒,因為那時藏羚羊還不懂得時世艱難,看到人時甚至興致盎然湊上前去。如今,它們的膽子太小了,他不得不把自己裝在一個筐里,四處偷拍,可是往往等了一天還一無所獲。

  可可西里無人區早已是有人區。我們看到的只是它的邊緣,根據保護區管理局的調查統計,至少已有50多戶牧民進入核心地區,共390多人,37000多只羊及7200多頭牦牛。他們占據了這里最好的草場,原因是外面的草不行了。

  現在,野生動物們面臨的問題又多了一個,鐵路。鐵路會不會影響藏羚羊的生活?在拉薩,一部慶祝青藏鐵路通車的小品是這么排練的:春天,藏羚羊們走到鐵路通道前,畏縮不前,一只熱情的斑頭雁飛來了,對它們說,不要怕,勇敢些,要知道鐵路工人為了你們做了很多工作,他們可好了,上次我翅膀受傷就是他們給我治好的。

  這個小品說對了一個問題,藏羚羊們曾經猶豫過。或許現在仍然在猶豫。青藏鐵路的早期經驗已經證明,巨大的環境改變會令野生動物們感到畏懼。無論如何,再好的生物學家也不能完全了解它們的心理。

  青藏鐵路的建設過程中,人們為生態環保做出了各種努力。除了眾所周知的在站點建設上采取了“減少布點、集中建設”的原則、路基工程上盡量采取有利于植被恢復的低緩坡設計之外,還在施工中盡量集中取土,把取棄土場的位置設定在線路兩側200米之外,并在表面做植被恢復工作。鐵路全線共有70個車站,“減少布點、集中建設”可以控制人類活動的范圍、規模和強度。

  在藏羚羊的主要遷徙通過地區,我們都看到,鐵路邊有相當多的野生動物引導通道。這些由層層疊疊格柵組成的通道在我們看來如同迷宮,事實上,那是模仿藏羚羊等動物的行進路線而特別設計的路線圖。

  在可可西里,修建的全長11.5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橋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給動物遷徙留下通道。而在藏羚羊們的主要通道,青藏公路2993公里處,一些藏羚羊們卻走了過去。在我們離開青藏高原后,陸續有小群藏羚羊穿過鐵路通道的消息傳來。

  鐵路不可能不影響野生動物。在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給青藏鐵路工程總指揮部的一份科研意見上,明確表示鐵路工程將“對高原生態系統產生一定的切割作用,同時也對野生動物遷徙帶來一定的影響”。

  再明顯不過的是,鐵路會帶來人,像所有野生動物一樣,藏羚羊怕人。可可西里管理局的局長才嘎曾經對媒體說,根據保護區工作人員的觀察,凡是有人放牧的地方都看不到野生動物。

  可可西里正在成為一個知名的景點,或許會成為一個類似野生動物園的狀況特殊的保護區。看起來藏羚羊必須適應與人類的有限接觸。人類的活動如此活躍,藏羚羊沒有選擇。從文化慣性的角度上說,我們也同樣沒有選擇。讓人類停止腳步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在發展迅速的今天。

  真正的考驗將出現在7月1日之后,列車駛過的巨響會對野生動物們產生何種影響還難以預料。不過,一個簡單的說法就會讓我們回到常識層面,葛劍雄說:“青藏公路建成這么多年了,藏羚羊不是一樣過去了嗎?”

  文明與草可以共存,野生動物也可以。5月14日,當我從拉薩返回格爾木,再次途經可可西里時,就遇到了這樣浪漫主義的一幕:一群藏野驢與我們的汽車賽跑,奔跑引起的身體褶皺在熾熱的陽光下閃光。

  我代表人類贏得了比賽。在青藏高原的生態變化中,人類能保證自己常勝嗎?

  荒原與文明的屋頂

  沙漠總是跟隨著老鼠們的腳步。在長江第一橋的北端,連綿雪山的襯托下,鱗狀的沙丘正在侵襲過來,這里的防護措施可謂完備。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排排的防風墻、防沙溝和防沙坡組成的防護體系。在橋頭,正在修建的兩處防衛崗哨在空中高聳,更是加強了這道防線的整飭嚴厲的印象。可是,漫漫黃沙還是掩埋了鐵路路基下的排水溝,在一些地方甚至漫過了鐵軌。很多塑料袋在地面上露出一角。風速很大,為了固定橋頭的測量風速的金屬桿,固定的鋼索達到了12條之多。

  這里隸屬于唐古拉鄉,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

  此前,我們一直在唐古拉山前行駛;早上,我們經過了昆侖山口。中午時分,我們曾看到一列火車在寂靜中轟然駛過。它的前后是濕潤的等待返青的草甸、青色的巨大積雨云、山上斑斑點點的積雪。

  傍晚,這列火車又駛過我們面前的長江第一橋。它攜帶著三個車頭,秒表測速,75公里。

  這是我們在青藏鐵路二期工程線上看到的第一列火車,它的汽笛對我們來說意味著開場哨,更多的人將來到這里。

  這天中午,我們在一家回民餐館吃飯,遇到了騎自行車去拉薩的兩個男孩,他們不富裕,沒什么高原裝備,主要的食物是奶粉。他們接受了20分鐘的采訪,最后他們中的一個說:“你們能不能加上去這句話?公路太臟了。”

  我們應該記錄下他們的話,因為我們在我們行走的每一寸土地上,我們都負有保護它的使命。

  傍晚,明黃色的沱沱河水在雪山映襯下逶迤而來。我們走下山坡,觸摸它凜冽的涓涓細流。從這里開始,長江將流經186個城市,最終匯入東海。在它的入海口,正在建設中的洋山深水港與青藏鐵路一樣,構成了今日中國基礎建設的寬闊圖景。洋山深水港將使上海成為遠東最大的國際航運中心。

  在青藏鐵路的施工管理方面,人們正在“對沿線工作人員的宣傳和教育”,目的正是讓這些工作人員更主動地保護生態環境。工地附近,隨處可見配著漢語、藏語的公益漫畫,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告訴當地人,小心火車,愛護鐵路。

  這天,我們夜宿在這些不夠整潔的村鎮中的一個,沱沱河沿。只需用10秒鐘拐個彎兒,你就可以從青藏公路拐到這里的郵政招待所。反差巨大的是,你會發現自己一下子從1980年代回到了1950年代。這個招待所有三面平房,院子里有一口井,有一扇門上掛著一只風干的羊。幸好,在村鎮上的一家四川飯館里,大家努力吃下風味濃烈的食物,略微欣快了一些。事實上,這些食物亦是全球化不可阻擋的例證———辣椒來自美洲,傳播世界全賴哥倫布的航海冒險。

  沒有不變的事物,青藏高原也是如此,這是我們一行人都不能不同意的觀點。“西藏當然需要經濟發展,問題只是如何面臨各種挑戰。”在格爾木和拉薩,我們各開了一個關于青藏鐵路的座談會,葛劍雄在會上兩次都這么說,“西藏不能繼續做一個經濟落后的文化博物館。”

  文化相對主義者相信,西藏的價值在于“原生態”。我可以親身證明的是,在原生態中過夜非常不舒服。那晚在20元一張的床位上,我縮進了睡袋,只睡了幾個小時就因為呼吸不暢而驚醒了。寒冷的早上,我獨自在院子里走來走去,希望人們早點兒醒來。我毫無與高原相配的情趣,一味思念著書店、咖啡館、互聯網和電子游戲,以及任何現代城市中令人舒適的東西。

  如果善用,文明并不太壞。羊會毀滅草地,而能約束羊的就是好文明。我在這次旅程中讀到了邁克爾·波倫的著作中的一句話:“如今荒野必須依賴文明的屋頂才能留存。”

(南方周末)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