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可能會說,中國是世界上最特殊的轉播世界杯的國家———張斌
“豪門”央視,在足球“盛宴”中操練2008(本報資料圖片)
10年前開播的《足球之夜》被稱為足球中的“焦點訪談”,10年后正在播出的《豪門盛宴》看起來像“幸運52”。這兩檔節目差異就像白巖松和李詠那么大,它們的共同點包括張斌和足球,不同點分別是中國足球和世界杯?!笆澜绫亲顦O端的足球生活?!毖胍曮w育中心副主任張斌說。
《足球之夜》不是一檔純正的足球節目,但是“切合時代需要”,“它不是只站在足球場內,而是跳開來,從很高的角度來說話,而且敢于在新聞報道中渲染情緒,有更多第一現場,不去回避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的采訪對象,不去隱瞞自己任何的觀點。”
當時為什么敢這么做?“因為它是足球,因為它是中央電視臺。其實把全民的情緒做了一次釋放。大家都很厭煩中國足球?!?/FONT>
做時間長了就會發現,抨擊是無效的。“你只是一直在說,‘你是癌癥,你是癌癥,你快死了,你快死了,你怎么還不死?’但是我覺得,總還要找到一種辦法。我們不能只是提示作用,還要告訴別人更多的東西。”
相對中國的金融改革、農業改革,足球可能是不值一提的事情,但是,“這個問題其實比想象的還要復雜,與社會結構的聯系比想象的更緊密。”張斌回憶說,“我們比以前更有耐心了,因為中國足球的現代化是跟整體社會的現代化相關的。我們能等待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就應該能等待中國足球的現代化。”
2004年亞洲杯最后決賽,中國隊1:3輸給日本的時候,張斌坐在演播室里,回頭看著體育場的時候,想:為什么會輸給日本?怎么能輸給它???當時“有點過于矯情地”歸結于:中日兩國的現代化差距。
但是2006世界杯前夕,《世界足球之旅》的8個攝制組,跑了20個進入決賽階段的國家,看到厄瓜多爾一個貧窮的鄉村可以培養出國腳的時候;看到那些貧窮落后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四十歲的所謂的欠發達國家,也能有一支像樣的國家隊,可能有好幾十甚至上百個球員在歐洲國家踢球,張斌開始困惑:“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水準是不是決定這個國家的足球發展水準?”
“總覺得國家電視臺的條件太好了”的張斌說,“我們其實有責任做一點足球的電視行為”。10年后的電視行為已經“進化”到世界杯期間的《豪門盛宴》。
這檔片頭用上了“哈里·波特”字體的,有主題歌、有娛樂明星、有幸運抽獎、有現場“賭球”的《豪門盛宴》,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央視世界杯”在今天的寫意兼寫實。
在德國世界杯現場,“在非參賽國中,我們的報道組規模最大;即便在參賽國中,我們都能排進前10名?!卑讕r松說?!把胍暿澜绫敝苯油度胍延写蠹s1.4億元人民幣,包括1億左右的版權購買費,和4000萬左右的節目制作費。67人的團隊在德國,將轉播全部64場比賽,其中59場是在現場解說。
曾經的“憤青”張斌每日走動在《豪門盛宴》笑待十六方,經?!熬o鎖眉頭”的白巖松打坐在柏林演播大廳專撿“好玩的事情”說……這是因為“中國足球之夜”進入“世界足球之夜”?或者因為曾經“不僅把它當成一個運動來看”,如今終于就是把它當成一個運動來看?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