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此次捕鯨大會有備而來。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下屬的一個環保組織負責人喬斯·辛格說,從1998年起,日本向圣盧西亞、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安提瓜和巴布達、多
這樣,自1986年商業捕鯨禁令頒布以來,以日本為首的支持捕鯨方有可能首次在會議中占據上風。根據章程,支持捕鯨派只有得到委員會四分之三多數票才能廢除商業捕鯨禁令,但一旦支持派得票超過簡單半數,他們就可以控制會議議程,推動就相關動議和決議進行秘密的不記名投票。
16日的第一個重要議題由反對捕鯨的國家提出,提議要求大會討論海豚、鼠海豚、小型鯨魚(尚未列入國際捕鯨委員會的禁漁名單)的禁漁、限漁問題。最終,擁有70個成員的國際捕鯨委員會投票以32比30表決通過,將這項對日本不利的議案列入討論日程。在這項投票中,接受日本經濟援助的中美洲小國伯利茲投了關鍵性的反對票。環保組織表示,這說明加勒比海國家愿意傾聽人們在反對捕鯨方面的呼聲。
當天晚些時候,日本遭遇第二次沉重打擊。日本提議,重要事項的表決應該實行秘密的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這樣能確保一些國家自主投票。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希望秘密投票能讓那些接受日本援助的國家心安理得地用手中的一票回報日本,而不必面對輿論和環保組織的壓力。
但最終投票結果為30票贊成,33票反對,1票棄權,秘密不記名投票的提議被否決,一直支持日本的所羅門群島投了棄權票。日方代表團把這一結果歸咎于塞內加爾、危地馬拉等支持國沒有出席會議。他們表示,明年將卷土重來。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發言人帕特里克·拉馬熱興奮地說:“在今年的大會上,無論是鯨魚還是民主原則,都成功躲過了投過來的‘魚叉’。”
194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成立以來,針對捕鯨的較量一直處于僵持狀態。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宣布禁止商業捕鯨行為,但日本等國一直以“科學研究”為名捕鯨。英國鯨與海豚保護協會網站曾報道說,過去10年日本鯨魚肉的儲存量增長一倍。2005年達到了4800噸,而1998年儲存量僅為673噸,這使得日本國內鯨肉價格直線下降,甚至已出現鯨肉制成的寵物食品。
1904年至1986年間,僅在南半球就有200萬頭鯨魚被捕殺,到上世紀80年代初,捕鯨活動令灰鯨及座頭鯨的數目減少了90%以上。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