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恢復商業捕鯨的國家18日在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上取得“微弱”勝利,大會以33票支持、32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通過支持恢復商業捕鯨議案。
這是20年來,支持捕殺派首次在捕鯨委員會占上風。結果一出,現場變成了謾罵和揮舞拳頭的地方。日本代表熱烈鼓掌,支持捕鯨國家的代表們高呼:“該死的失敗者!”反對捕鯨國家的代表們則希望繼續討論。
這一結果同樣令上世紀70年代起參加“拯救鯨類”運動的環保主義者受挫。但輿論也指出,捕殺鯨魚一事重新引起世人關注,未必不是好事———人們原先以為鯨類在30年前就已經“安全”了,事實上,日本一直沒有放下“屠刀”。
20年反對捕鯨天平一朝傾斜
馬里,一個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家,位于撒哈拉以南,自然資源中從來沒有“鯨”這一項,居然也被日本拉入國際捕鯨委員會(IWC)。
路透社認為,為了爭取支持捕鯨的國家在國際捕鯨委員會占大多數,日本利用對外援助“買票”,一些此前沒有捕鯨史的國家紛紛加入IWC。
根據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的說法,從1998年起,日本向圣盧西亞、圣文森特、安提瓜、多米尼加、格林納達、圣基茨和尼維斯等6個加勒比海國家提供了超過1億美元的漁業援助,以換取他們在捕鯨問題上支持自己。
盡管如此,日本獲得“微弱”勝利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就在16日大會召開之初,日本在兩項重要投票中鎩羽而歸,反對捕鯨的國家和團體曾經暫時“松了一口氣”。
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頒令禁止商業捕鯨。根據章程,支持捕鯨派只有得到委員會四分之三多數票才能廢除這道禁令。18日,以日本為主的支持捕鯨派雖然沒能得到多數票,但是超過半數的得票,令他們有可能設定有利于己的議程,推動就相關動議展開秘密投票。
國內鯨肉做狗糧仍不愿停止捕殺
商業捕鯨20年前遭到禁止,但日本等國一直以“科研”名義繼續殺鯨。主要捕鯨國家———日本、挪威和冰島———2005年捕鯨數量為2395頭,2008年前他們計劃將這一數字增加到3215頭。
新西蘭政府年初公布數字,稱日本已捕殺超過6500頭南極小須鯨,今年計劃捕殺瀕臨滅絕的長須鯨和駝背鯨。
針對日本所謂“科研捕鯨”的托詞,澳大利亞綠黨領袖、參議員鮑勃·布朗問了法新社記者一個問題:“在20年科研之后他們到底發現了什么?是不是鯨在醬油中活得滋潤?”
只要存在商業利益,捕鯨者就不會罷手。在日本國內,鯨肉銷售并不見得興旺。英國鯨與海豚保護協會網站2月報道,過去10年日本鯨魚肉儲存量增長一倍。2005年達到了4800噸,而1998年儲存量僅為673噸,同時日本國內鯨肉價格直線下降。為拉動鯨肉消費,日本一些商家在學校里推廣鯨肉午餐,發放畫冊宣傳食用鯨肉的益處。盡管如此,鯨肉價格還是一落再落,1999年至今,日本市場上的鯨肉售價下跌了近三分之一,甚至出現鯨肉制成的“狗糧”。
商業捕鯨一旦開珍稀動物滅頂災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鯨生活在滅絕邊緣。體積與一架波音747飛機相仿的藍鯨,20世紀還有大約一萬頭,而目前僅剩不到50頭。世界動物保護和環境調查協會指出,鯨類遭受的最直接威脅就是人類捕殺。
支持捕殺派18日首次在國際捕鯨委員會占上風,代表了一種危險傾向。新西蘭資源保護部長克里斯·卡特說,國際捕鯨委員會對全球鯨魚未來生存至關重要。
“現有鯨的數量根本不足以承受恢復商業捕鯨帶來的壓力,”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官員喬治·韋斯通說,在過去100多年中,商業捕鯨幾乎造成鯨類滅絕。□周軼君(新華社供本報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