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新疆:誰毀了巴里坤的“腎臟”?
2006-06-22
    濕地,被科學家稱為“地球腎臟”。

  早就聽說巴里坤盆地中部有一片水草豐美、鶴鳴鷗舞的好地方——濕地草甸草原。據說,這個季節常常能看到成群結隊的蓑衣鶴、雁鴨,幸運的人還能遇見美麗的白天鵝。6月13日,記者興致勃勃地來到這里——巴里坤縣城以北7公里的紅星一牧場附近,眼前的情景讓記者倒吸了一口涼氣,哪有什么濕地、水泊、綠色、飛鳥?只有一座一座的沙包上布滿了金黃色的芨芨草,芨芨草最深處有半人多高。

  該縣水利局工程師蔣建鋼沉重地告訴記者:這是濕地嚴重退化的跡象。據有關資料和監測數據反映,巴里坤湖湖面由1944年的140平方公里,縮小到2005年豐水期的90平方公里,湖水水面下降了4米多;134萬畝的濕地草甸草原,80%出現退化,30萬畝草場消失。

  是誰將“地球腎臟”糟蹋成這樣?它將給人類帶來什么樣的災難?

  大自然發出警告:下一個古樓蘭隨時會出現

  濕地是地球上富有多樣性的、獨特的生態系統,是介于陸地和水體之間,兼有水、陸特征的生態類型。它不僅蘊藏著豐富的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和旅游資源,而且還有巨大的環境調控作用,諸如滯蓄洪水、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調節氣候,凈化環境等。正是由于濕地的存在,才使自然界許多珍稀動植物物種得到保護,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

  1982年,自治區與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聯合對濕地動植物資源進行了全面普查,結果表明,巴里坤濕地屬典型的高山濕地,地勢平坦,地域遼闊,范圍東至伊吾軍馬場,西至巴里坤湖以西,總面積為134萬畝。

  由于草甸地地下水位高,長期積水或部分季節性積水,土壤潮濕,因而植物生長很旺盛,總覆蓋度平均為67.2%。濕地內生長著大量的藻類、魚類和水禽,大面積的蘆葦沼澤為棲息和繁殖在這里的水禽提供了隱蔽的場所。

  巴里坤湖古稱蒲類海,歷史上巴里坤因蒲類海而出名,巴里坤草原也因此美名遠播。黑鸛、金雕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蓑衣鶴、大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大量的雁鴨類、鷗類、雀形目鳥類以及多種鷺類、鵪鶉、石雞等,依靠湖周圍的濕地生存和繁衍。

  巴里坤濕地跨11個鄉鎮場及3個兵團農牧場,周邊養育著7萬人和50多萬頭牲畜。

  但是,令人擔憂的是,這幾十年來由于氣候干燥、水資源銳減,綠洲外圍的宏觀生存環境存在著進一步惡化的趨勢:林地減少、草地退化,嚴重影響了畜牧業的發展。縣委書記王健全告訴記者,上個世紀60年代,每畝草場產草量600公斤;到了80年代,不足350公斤。去年的一次調查顯示,每畝只產40公斤鮮草。紅山、奎蘇一帶約30萬畝的草場已蛻變成荒漠。同時地下水位下降,大量野生植被衰退或死亡,荒漠化也有不斷擴大的趨勢。沙化、水土流失,加之冰川退縮,濕地萎縮,珍稀野生動物棲息地環境惡化,珍貴野用藥植物數量銳減。

  哈密是沙塵暴主要沙源地之一。巴里坤濕地萎縮也導致沙暴、揚沙、浮塵天氣連年不斷,且有加劇的趨勢。1998年5月,該地區發生罕見的沙塵暴,漫天塵沙滾滾,風起屋掀,沙揚田毀,顆粒無收,百姓苦不堪言。據統計,解放以來,哈密地區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8億元。

  有專家指出,哈密東天山冰川是惟一重要的水源地,巴里坤濕地又是極其重要的水源涵養區,一旦遭到破壞,哈密將會成為第二個古樓蘭!這絕不是聳人聽聞!

  天災不及人禍:人為破壞是罪魁禍首

  蔣建鋼說,巴里坤湖湖面退縮,除了由于近年來氣溫升高、干旱少雨,天山東段的巴里坤山山體蓄水下降、注入巴里坤湖的山水減少等客觀原因外,不排除人為的因素。他指著不遠處新開發的“北湖旅游景區”說,上游堵水圍湖搞旅游,下游就會因缺水而退化。

  記者了解到,2004年,紅星一牧場開發旅游,在河的下游筑壩攔水,形成了占地300畝、庫容20萬立方米的湖面。今年,經過水文工作者的實地測量,人工湖每年蒸發掉了17萬立方米的水。

  縣水利局副局長孫建軍給出了一組數字:巴里坤水資源總量10億余立方米,可利用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3億立方米、地下水3.7億立方米、冰川水3.15億立方米。這些年,由于大規模地開荒造田,水井增加了五六百口,60%至70%的地下水已被開采。水資源利用不合理,導致地下水位每年以30厘米的速度下降。

  工業污染也是一個原因。縣環保局書記賈列力分析,巴里坤湖蘊藏著豐富的芒硝資源,探明儲藏量約5229萬噸。上世紀60年代,鹽湖化工廠建成,隨著硫化堿產量的擴增,生產用水不斷增加,致使滲入鹽湖的地下水持續減少,直接影響了芒硝資源的再生。另外,生產排出的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嚴重地污染了環境,破壞了自然生態。

  超載過牧,草場遭虐。巴里坤是一個牧業縣,擁有天然草場119.7萬畝,最大飼養量達50萬至80萬頭只。2005年,縣域內飼養牲畜超過了100萬頭只,嚴重的超載放牧,使草場不堪負重,致使80%的草場不同程度地退化。加之農藥、化肥大量使用,濕地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林地縮小,農田撂荒,自然災害頻繁發生。

  有人這樣形容: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的確,水是生命之源,當人類賴以生存的水枯竭了,生態環境不復存在了,人類還有立足之地嗎?

  保護地球“腎臟”:采取搶救性措施恢復濕地功能

  巴里坤濕地保護迫在眉睫。圍繞“生態立區”,一場濕地“保衛戰”環東天山打響。

  2005年4月,自治區正式批準在此建立自治區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并將巴里坤盆地農牧結合水土保持列為“東天山生態功能保護區———巴里坤濕地亞區”進行保護和建設。

  今年,該縣制定了《巴里坤濕地生態功能保護暫行規定》,嚴禁區域內打井取水,并明確了保護區管理職責,責任追究和處罰條例。同時,大搞節水農業,在柳條河流域實施定額灌溉,并進行人工種草。該縣計劃“十一五”期間種植人工草料基地20萬畝,經過兩年努力,已完成人工飼草基地10萬畝。從今年起禁牧輪牧,每年休牧5萬畝天然草場。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工程,投資700萬元,引水灌溉1.5萬畝荒漠化濕地,截至發稿時,已灌溉了1萬畝。

  入春以來,哈密地區有關部門調集兩部火箭作業車進行人工降雨,巴里坤普遍降水達5.3厘米,為草場春季恢復提供了墑情儲備。

  盡管如此,巴里坤濕地保護任重道遠。有專家指出,“東天山生態功能保護區”工程的實施,對于蓄洪防旱、涵養水源,保護土壤、促淤造陸,防止沙化、調節氣候,控制污染、美化環境及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現在,項目已經啟動,引出天山雪水注入巴里坤湖,湖水面逐漸回升。但是,由于資金緊缺,工程無法順利進行。預計工程投資12億元,地方財政的錢只是杯水車薪,需要國家的重點支持和資金投入。

  巴里坤濕地的保護范圍廣、任務重,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地方、兵團及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參與。按照保護的有關要求,建議自治區設立專門機構,成立濕地生態環境管理站,進行濕地保護的規劃、管理和生態恢復建設。

  這些年,該縣對化工企業進行了治理,投資搬遷、技術改造,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三廢”排放。但是,污染的勢頭并沒有遏止,推廣清潔生產、建立“循環經濟”模式難度還很大,治理技術和治理資金相對短缺,有待于自治區及各方面技術、資金的全力支持。(劉楓)

來源:【新疆日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