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洛渡電站總投資503億元,裝機總容量1260萬千瓦,僅次于三峽電站。在建的地下廠房,記者看到隧道內四處燈火通明,機械手正不停地在周圍的巖石上打孔。“雖然我們只現在看到的只是一條狹長的隧道,但是建成之后的地下廠房洞群將寬33米,高度78米,長度將達400多米,那將是世界第一的地下洞群。”三峽開發總公司工程師王瑋介紹,18臺機組將安裝進這個龐大的洞群,左右兩岸各分布9臺。
“總共建設溪洛渡電站,光打洞的數目大大小小加在一起有380個左右。”在參觀導流洞時王瑋透露,導流洞在金沙江的左右岸各分布三條,左岸總長度為4000多米,右岸總長度為5000多米。
電站建設始終貫徹環保
溪落渡電站的建設是否會影響金沙江的生態環境始終是社會關注的問題,“對于環保問題,我們始終十分的注意,對金沙江的生態不會造成影響。”王瑋肯定地說,電站建設始終如一的貫徹環保的方針,電站建設建立了6個渣場,這六個渣場要全部實施綠化。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壩建設中金沙江兩岸的因建設裸露的山體全部都用拱形或方形的隔離帶隔開實行綠化。
溪洛渡水庫區處于攀西――六盤水地區的核心地帶。攀西――六盤水是我國資源最富集的地區,該地區不僅有豐富的水能資源,而且還有種類多、儲量大的礦產資源,以及充足的光、熱資源和生物資源,被譽為“聚寶盆”、“得天獨厚”。建成后,對實現我國能源合理配置,改善電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有重要作用。該水電站大量的優質電能代替火電后,每年可減少燃煤41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5億噸,減少二氧化氮排放量近4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近85萬噸,將有助于提高區域整體環境水平。
電站建成綜合效益突出
溪洛渡電站建成后,電站正常蓄水位600米,死水位540米,汛期限制水位560米,水庫總庫容126.7億立方米,調節庫容64.6億立方米。電站由攔河大壩、地下廠房、泄洪建筑物等組成。混凝土雙曲拱壩壩頂高程610米,壩頂長度700米,最大壩高278米;左右兩岸布置地下式廠房,各裝機9臺單機70萬千瓦機組,總裝機1260萬千瓦,初期保證出力339.5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571.2~640億千瓦時。可增加下游三峽、葛洲壩電站的保證出力37.92萬千瓦,增加枯水期電量18.8億千瓦時。溪洛渡水電站是實施“西電東送”戰略的骨干電源,使“西電東送”有了一個較高的起點。
據施工人員透露,溪洛渡電站的水庫單獨運行60年,三峽庫區入庫沙量將比天然狀態減少34.1%以上,中數粒徑細化約40%,對促進三峽工程效益發揮和減輕重慶港的淤積有重要作用。
溪洛渡水庫防洪庫容46.5億立方米,利用水庫調洪再配合其它措施,可使川江沿岸的宜賓、瀘州、重慶等城市的防洪標準從20年一遇過渡到符合城市防洪規劃標準。溪洛渡水庫汛期攔蓄金沙江洪水,直接減少了進入三峽水庫的洪量,配合三峽水庫運行可使長江中下游防洪標準進一步提高。研究成果表明,長江中下游遭遇百年一遇洪水,溪洛渡水庫與三峽水庫聯合調度,可減少長江中下游的分洪量約27.4億立方米。
目前,溪洛渡電站“三通一平”等籌建工程進展順利,場內交通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截至2005年10月底,累計完成投資46.8億元。兩岸各布置三條導流洞,洞挖工程總計413.5萬立方米。導流洞上層洞挖基本完成。電站進水口及地下廠房輔助項目的施工正在進行。截止10月底,已完成進水口上部施工道路、主廠房、主變室、尾水調壓室上層施工支洞及中導洞工程、尾調交通洞工程等項目。
力爭2013年首批機組發電
溪洛渡主體工程及導流洞開挖量約3981萬立方米,其中土石方明挖2561萬立方米,土石方洞挖約1420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筑總量1315萬立方米。工程靜態投資約503億元。工程準備工期3年8個月,主體工程工期5年4個月,完建工程工期3年2個月,從準備工程開工至第一批機組發電歷時9年,總工期11年半。目前按照確保2008年、力爭2007年截流,確保2014年、力爭2013年首批機組發電的目標組織工程建設。
主要控制性目標如下:
——2003年8月籌建工程啟動建設。
——2005年12月主體工程正式開工。
——2007年11月工程截流。
——2008年10月開始大壩混凝土澆筑。
——2012年6月第一臺機組安裝完成。
——2013年6月水庫蓄水540m高程,首批機組發電。
——2015年工程竣工。
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