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周作人寫口刁的中國男人
2006-06-22



臭豆腐

   中國男人口刁是有名的,文人更是如此。凡是能寫一手“好文章”的男人,基本上都是美食家,對食物的味道頗有心得,還能將它寫成美文。從孔子到李漁到周作人、林語堂、梁實秋、汪曾祺,還有諸多當代小文人,都有一張紅潤而傲慢的“嘴”。相比之下,稱得上美食家的中國女人我們幾乎一個也想不起來。周作人寫了很多與吃相關的文章,連張愛玲讀了都嘖嘖稱奇。周作人不僅對吃很講究,甚至可以說是貪吃到了極點。他早年的日記,幾乎天天都有與吃相關的內容,比如“夜食比目魚,即鰈魚”,“下午吃螺絲”,“食松花團團”,“黃魚上市”,“龍須菜上市”,“羅漢豆上市”,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他家廚娘的日記。

  在《生活的藝術》一文中,周作人對自己吃的品味和吃的欲望進行了高深的辯解。他認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只有兩個極端,“非禁欲即是縱欲”。翻譯成吃的語言就是,要不就胡吃海喝,做一個饕餮之徒;要不就壓抑欲望,比如規定庶人不得隨便吃葷,70歲才能吃肉,“肉食者鄙”,“啜菽飲水之謂孝”。周作人說,中國人少的就是生活的藝術,少的就是微妙的美的生活。他懷念上古的“禮”,說這種“禮”僅僅在今天的飲酒和品茗之中還有一點殘存,就是一口一口地啜,一點一點地品,把玩個中三昧,就像調情一樣。如果啜酒和品茗的傳統也沒有了,只是大口干杯,仰頭牛飲,中國文化就完了。

  口刁的男人最厲害的殺手锏,就是將“非藝術”的人生斥為粗疏,不懂得藝術地品味生活,只知道“禽獸之下的亂調生活”。粗疏的“疏”,就是“蔬”的意思,也就是“素”的意思,只知道吃點粗糧蔬菜草根,不懂得品味美味佳肴。這是庶人的德行。周作人一生養尊處優,為了過那種“藝術人生”,為了維持在北京天天吃羊肉羹和甜酒的生活,怎么也不肯離開。禁欲與縱欲之間的中國男人在進行所謂思想批判(口角)的時候,一個個猛士一樣。一旦涉及具體生活,尤其是涉及“食色”問題,頓時軟了,變得“禮”起來了。食色是一對連體嬰兒,但有“品味”的中國男文人更喜歡書寫、品味、把玩“食”,將自己的人生感悟通過對幾道菜的味道的描述帶出來。他們不敢正視“性”的問題,采取遮掩的態度。因此,“食”就成了“色”的替代。他們翹起蘭花指一邊嗑瓜子,一邊品茗、啜酒,把玩、品味食物的味道,并將這種味道美學化,成為一種“高雅”的形式化了的人生經驗。與之相關的還有寫毛筆字、畫山水花鳥魚蝦、畫竹菊梅蘭,敢于畫幾匹馬和老虎的,已經算是很膽大的了。

  周作人寫吃的文章中,寫得最妙的還是關于臭豆腐和螃蟹的那幾篇。中國男人最嗜好臭豆腐。臭豆腐的制作方法很奇怪,先是讓豆腐發霉,然后丟進浸泡咸鴨蛋的鹵水壇子里浸泡,讓它發出大糞一樣的臭味才算是正宗的,有人說這就是典型的“戀污癖”。但中國文人借助于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硬是把“戀污癖”弄成了生活的藝術。既然對吃的迷戀和贊美是一種隱秘的“戀污癖”,正如中國古代男人對女人小腳的贊美和迷戀。他們正是在“戀污癖”中,體驗到了一種“受虐”的狂喜。

  與吃臭豆腐的“受虐”相應的,是吃螃蟹的“施虐”。周作人一再強調他不喜歡吃“面拖蟹”,也不喜歡斬腰殺蟹的方式,而是喜歡整個兒活煮,然后將蟹腿一根根拔下來,沾著姜醋吃。他最喜歡的還是吃醉蟹,用老黃酒將螃蟹灌醉,讓它折騰至死,再慢慢享用。在想象中,他分享了“劊子手”的勇氣和榮光。

  中國男人那張刁鉆的藝術嘴巴背后隱藏的,就像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心理,有某種“受虐”和“施虐”傾向。正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中國傳統文化屬于早熟的、沒有發育成熟的文化。老子就是代表:生下來就是一個兒童身子的老頭,像侏儒一樣。我個人認為,中國文人把玩食色的那一套,與儒家文化并不吻合,恰恰是侏儒文化的典型體現。

(國際在線)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