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油菜種植面積200多萬畝,年產油菜秸稈38萬多噸。4月下旬,合肥市政府出臺今年秸稈禁燒工作實施方案,結合夏季風向特點,劃定16個重點“禁燒鄉鎮街道”,實行屬地管理,采取政策鼓勵、死看硬守、嚴管重罰的辦法抓秸稈禁燒。
包河區義城鎮的村民吳老漢和老伴正在自家田里忙著收拾油菜籽。吳老漢說:“兒女都在外做工,老兩口無法將秸稈挑過去,挑到堆放點的每畝補貼20到30元,一畝在1800公斤左右,請別人挑又劃不來。”“那打算怎么處理呢?”記者問。他說:“政府不讓燒,發現就要罰款,干部也很辛苦,我們只好辛苦點給挑到田邊先堆放著。”他介紹村里有1100畝地,打工出去有好幾百人,留在家里的都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為了趕搶農時栽秧,很難在短時間內把秸稈運走。
為了幫助禁燒區內秸稈離田,合肥投入大量物力財力和人力,做到宣傳到戶、登記到田埂、獎懲到農戶、巡查到田頭、服務到(秸稈)離田,組織勞動力幫助挑運、雇傭車輛把堆放點的秸稈送到收購點,盡量讓秸稈當天離田。合肥市環保局秸稈禁燒辦公室主任許曉明介紹說,5月15日到6月10日,僅環保部門就出動1360多人次,總共開出4份5940元的罰單,撲滅焚燒秸稈99起,在重點禁燒鄉鎮街道內沒有發生大面積焚燒秸稈的現象。
截至目前,合肥市發生兩次空氣輕微污染,比去年出現中度污染有明顯改善。明顯的一次是從5月24日下午2時開始,合肥市被市郊燃燒秸稈的刺激性煙霧籠罩,很多市民感到眼睛不適。在“大霧”最濃厚的傍晚,行走在城市的車輛均放慢了速度;而安徽民航自5月25日傍晚8時許至當晚10時30分,取消了4個航班的進出港任務,原定溫州―合肥、北京―合肥等航班分別迫降南京、上海;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則向司機們派發“惡劣天氣提醒卡”。
許曉明說,今年造成合肥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非禁燒區和距離合肥不遠的周邊地區大量焚燒秸稈。秸稈沒有很好的出路,禁止只能在小范圍內有效,難以改變總體狀況。許曉明認為一方面要加大秸稈的綜合利用途徑,另一方面也要進行結構調整,在城市周邊地區減少油菜種植面積。
《人民日報》 (2006-06-22 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