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張廣天介紹,這部名為《圓明園》的舞臺劇將保持他一貫以來的激烈風格,并將通過以下方面的揭秘展開對我們未來生活的大辯論:
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之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中國人自己對圓明園都干了什么?為什么圓明園只剩下四根柱子,大火可以把一座石頭宮殿燒沒嗎?張廣天表示:其實從1860年到現在,對圓明園的摧毀一刻也沒有停止,在那座輝煌宮殿的廢墟上到底發生了什么?1860年,圓明園經英、法侵略軍焚劫之后幾乎化作一片焦土,但所幸的是,仍余留下“雙鶴齋”、“紫碧山房”等16處重要景觀。經過不斷整修,直到1900年,圓明園作為皇家園林,其廢墟都受到了較完整保存。而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再度遭到嚴重破壞,此后,八旗兵丁、土匪地痞也趁火打劫,把園內殘存及陸續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筑物,幾乎拆搶一空,至宣統末年,“園內麥隴相望,如同田野”。辛亥革命后,圓明園無人管理,園中遺物被官僚、軍閥、流氓大量盜走,并被多次公開變價拍賣,共持續了二十余年之久,終致圓明園淪為一片廢墟。到了“文革”期間,圓明園多處山形水系被挖掘填平,曾一次拆除圍墻800余米、砍伐樹木1000余棵、運走石料幾十車。這其中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圓明園》將揭開歷史的面紗,以戲劇的角度來對其中的史實進行解讀,并試圖通過觸目驚心的歷史遺跡引發對今天和未來生活的大辯論。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曾經有一批體制外的藝術家來到圓明園的廢墟上生活、創作,并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家群落“畫家村”,《圓明園》與此有什么關聯?張廣天說道,圓明園廢墟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中國的現代文化及其現代藝術進程,跟圓明園廢墟的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圓明園》將作為這一文化現象的傳承作品,改變以往戲劇的敘事結構,加強當代視覺藝術和行為藝術的表現,力求給人以強大的沖擊力,甚至不排除會有“圓明園”畫家村的藝術家帶著他們的當代藝術作品走進《圓明園》。
張廣天的槍口是否對準污染圓明園的《無極》劇組等事件?張廣天慣于冷嘲熱諷,此次對臭名遠揚污染圓明園的《無極》、圓明園塑料防滲事件、相聲演員私租圓明園孤島事件……張廣天到底采取什么立場什么態度?總之,未來呈現在舞臺上的《圓明園》將是一個承載了環境、資源、公平、民主等諸多話題的載體,而最終它到底會以何面目面世?目前,張廣天笑而不答。
《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