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思茅市緊鄰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保護區,是我國重要的天然林分布區。日前記者在思茅市翠云區六順鄉看到,鄉、村干部和當地林業部門為私人老板的亂砍濫伐行為大開綠燈,當地數以萬畝的天然林被砍伐,許多原來郁郁蔥蔥的山頭變成了荒山禿嶺。
在思茅市翠云區六順鄉的一處砍伐現場,工人們正在砍伐這里的天然林。工人們說,這片天然林已經被一名私人老板買下來,砍下的林木好的賣木材、差的送到造紙廠,不能用的和樹根一把火燒掉。記者粗略統計,被砍伐的天然林面積在一千畝以上,而當地農民告訴記者,被砍伐的天然林面積在數萬畝。
在翠云區六順鄉,鄉干部說被砍伐林子屬于六順鄉各村承包的集體林地,是村民們主子賣給了一些私人老板的。他們還說這些私人老板砍伐天然林都是經過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的。果然,在當地林業部門記者了解到,這些砍伐行為都是按采伐程序審批的,批準的名義竟然是低產林改造。
對于鄉干部的說法,當地許多村民都予以否認,這些村民告訴記者,他們對承包的集體林地被出賣毫不知情。而國家對天然林砍伐限制相當嚴格,有嚴格的審批手續。森林法規也明確規定,天然林每次皆伐面積不得超過五公頃。在六順鄉這里動輒砍光成千成萬畝天然林,林業部門不僅不制止,而且還為他們頒發了合法的采伐證。
記者在砍伐現場看到,遍布林區的思茅松被當作低產林成片砍光,在砍伐區域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幾十個膠合板廠,其中最小的一個一年的吞吐能力也在一百多萬立方米以上。
【詳細內容】
演播室主持人 翟樹杰: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焦點訪談》節目。
在我國熱帶地區,天然林的分布面積已經不多了,可以說每一片現存的熱帶天然林都是相當的珍貴。云南省思茅市比鄰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保護區,是我國為數不多的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然而,最近一段時間,原來茂密的天然林卻變了樣子。
解說:云南省思茅市是我國天然林分布較多的地區,這里緊鄰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保護區。走在思茅通往西雙版納的國道上,道路兩旁到處可以看到的是郁郁蔥蔥的林木,一派自然祥和的景象。然而,當你路過翠云區六順鄉,順便往國道旁邊的小路上一拐,沒走多遠景色就起了變化。路兩旁看到的林木越來越稀疏,呈現出的是光山和禿嶺。
記者法展: 您只看我背后的這片景象,您覺得這片森林的景色還是不錯的,但是,眼前的情景不僅樹木被砍光了,只剩下一片光禿禿的木樁,而且背后的這些山坡上被伐過的這片森林還冒著滾滾的濃煙。這一帶原來都是天然林嗎?
慶文強 村民:是天然林。
記者:長得怎么樣,原來。
慶文強:長得太好了,全部剃光頭了。
解說:好好的天然林,是誰在這里下狠手,砍禿了還燒光。遠處山坡上就可以看到放火的兩個人。
記者:這火都是你們放的?
燒山人:嗯。
記者:你為什么放火啊?
燒山人:是老板說的。
記者:老板讓你們放的?
燒山人:嗯。
記者:放了多少天的火?
燒山人:十天。
記者:什么老板知道不知道?
燒山人:不知道。
記者:燒了多大面積了?
燒山人:多多的。
解說:那么,樹到底是誰砍的呢?林里深處傳來了電鋸的聲音。走過去一看,一些人正忙著把砍下的樹木裝上卡車。
記者:你們是哪個單位的?
伐林人:我們是個體戶。
記者:個體戶你們怎么到林子里砍森林呢?
伐林人:這個森林是有一個老板買了。
記者:一個老板買的,哪個老板買的,是什么人啊?
伐林人:董竹材。
記者:把它燒了干嗎?
伐林人:燒光了要造林。
記者:把原始林砍完了再造林?
伐林人:再造林。在我們思茅這個地方,松樹長得很快,伐光了反正現在有一個,是不是退耕還林,再造林。
記者:造林是為了讓林子好,有林子的話,干嗎還伐光了再造林,這不是很搞笑嗎?有林子應該保護啊?哪能伐光了再去造林,這不是舍本取末嗎?
解說:“伐林是為了造林”,這事還是頭一回聽說。我們暫且不去追究把這些上好的樹木伐倒,把好好的天然林剃了光頭,要造出什么樣的林子,眼前的一些就讓人心痛不已。
記者: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浪費現象還是很嚴重的。像這么粗的木頭就扔在山上,好好的木材就這樣放火給燒掉了。
解說:像這樣被伐光、燒光的天然林,僅在記者面前展現出來的就有上千畝之多。然而看到的還只是冰山的一角。
記者:這一帶像這樣的采伐點有多少啊?
慶文強 村民:不會下一百個。
記者:不會下一百個,就你們一個鄉嗎?
慶文強:是一個鄉。
記者:一個鄉就有一百個這樣的點?
慶文強:這個車可以跑兩天才可以跑得到。
解說:當地農民所說的并不假,在六順鄉一個村民小組,少則兩千畝,多則五千多畝的林地都被砍光燒盡。全鄉十幾個村民小組的數萬畝天然林地變成了光山禿嶺。問題是這樣的行為并不是盜伐。
記者:這個伐林上面同意了沒有啊?
伐林人:同意了。
解說:在我國,像思茅地區這種長勢良好的熱帶雨林已經不多見了。這樣大面積的砍光、燒光,難道當地政府真的同意了嗎?
記者:林業部門知道這個事情?
郭超斌 云南思茅市六順鄉林業站負責人: 知道這個事情。
記者:有手續嗎?
郭超斌:按正規的采伐程序,林業局一道一道批下,辦了手續的。
記者:那是天然林嗎?
郭超斌:天然林。
記者:天然林怎么能那樣砍呢?有手續怎么把它整個一山一山砍空、燒光啊?
郭超斌:成片成片地采伐,是屬于低產林改造。低產林改造砍伐以后再種,再恢復植被。
記者:這樣行嗎,幾千幾千畝的、成片成片的就這樣,因為種就可以把天然林砍掉,這符合《森林法》嗎?
解說:據了解,六順鄉用天然林改造的理由,砍光了數萬畝的原始森林。且不說這遍布林區思茅松是否屬于低產林需要改造,即使是真的需要改造,采用皆伐的方法,我們有關的《森林法規》也有明確的規定:每次皆伐的面積不得超過五公頃。而六順鄉動輒砍伐成前上萬畝的天然林,思茅市翠云區林業部門不僅不制止,而且為他們頒發了合法的采伐證。這樣做,他們的依據又是什么呢?
記者:局長,我們國家規定是每次皆伐不能超過五公頃,那么你們把幾千畝的林子一下砍光了,你們法律依據是什么,我們想了解一下。
解說:其實國家對天然林的砍伐,不僅在砍伐形式上有嚴格的限制,對天然林砍伐的數量也有嚴格的規定。現在另一個問題是,一個鄉的采伐指標怎么會那么多呢?
記者:這是給你們的指標,2004年、2005年、2006年。
郭超斌:這是上面局長批的指標。
記者:你看每一年的指標最多的才3000立方米,去年才2200立方米,前年是1800立方米,你們實際采伐了,今年是采伐這一點嗎,才2000立方米嗎,你們堆料場上堆了那么多木頭,只有2000立方米嗎?這是你們自己提供的,看到嗎,指標才這么一點呀,給你們。
解說:在六順鄉開發社村民小組,記者看到這個村民小組與一家叫福通木材公司一口氣簽訂了兩份出售山林的合同,總面積達到8000多畝,標明的木材蓄積量就達到了13000多立方米,鄉里的負責人是這樣解釋的。
李健康 云南省思茅市六順鄉:基本這個合同是他們村民小組開會決定的。
解說:這似乎是鄉里面能有這么多森林被砍伐的理由,可是合同上可以看出農民承包的林地,竟然每畝只賣了幾十塊錢,不及一棵樹的價格。那么,農民為什么要廉價出讓自己的林地呢?
慶文強 村民:我跟你說,這個是我家孫子的簽名,是騙我家孫子簽的。
記者:騙你家孫子簽的,你孫子多大?
慶文強:15歲了。
記者:怎么騙法?
慶文強:他說不管怎么樣要簽個字就行了。另外那個金開明、李惠芬、祁家英、吳少俊是會計簽的字,社長蓋的是手印。
記者:不是他們簽字?
慶文強:不是。
解說:原來,大多數村民并沒有同意,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合同上卻出現他們同意的簽名?
記者:這兒農民向我們反映,他們都沒有簽這個字,沒有同意。
李健康:沒有同意,是否他們簽這個字,是自己簽的,不是自己簽,我們搞不清楚,反正已經按了手印好多。
解說:就這樣,上萬畝的天然林就被糊里糊涂地賣給了木材廠的個體老板。村民們看著心痛,他們愿意付出高價買回自己的林地,保護起來不去砍伐,但是結果卻是這樣的。
慶文強:我們有三家人要去買,他們賣18萬,我們出20萬都不賣給我們。
記者:你們買下來的目的是什么?
慶文強:我們買下來,這是祖宗的林,下面是我們的田,它給我們帶來好處啊。
(cctv)
解說:在六順鄉,這樣的情景仍然在繼續,天然林被成片地砍光,好的木頭被運出山外,剩下的堆積成山,準備制膠合板。
記者:都是天然林的林木嗎?
A:全部是天然林,全部是天然林采下來的。好的已經被他們拉走了,這個是彎的,彎的、扭的用來搞膠合板。
記者:多少?
A:現場的這一大堆,至少有十多萬立方米。
記者:它這個膠合廠一年能吞吐多少啊?
A:它一年要吞吐一百多萬立方米。
記者:這樣的廠就他們一個嗎?
A:不是,還有幾十個,這是最小的一個廠。
慶文強:子孫后代都毀滅啊,子孫后代沒有了。氣候變化太多,直接影響到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問題、生存。
演播室主持人 翟樹杰:村民需要森林保護自己的家園和子孫,他們當然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保護神,木材公司的老板需要木材來賺錢,他們當然希望自己的砍伐的木材越多越好。問題是在維護農村利益,保護生態環境成為社會共識的今天,思茅市的一些鄉村干部、林業工作人員簡單地站在木材加工廠老板的一邊,根本不管森林采伐的相關規定,為砍伐者大開綠燈,聽任上好的原始森林大片地被砍伐。這樣做,思茅的原始森林如何能夠保護下來,看來他們真的需要反思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