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陳文) 有廣州“南肺”與“南腎”之稱的萬畝果林再傳噩耗———上月,又有1830畝果林被村民非法侵占,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房地產開發、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村民違章建房等,大量的農業用地被占用,果林面積銳減;而因空氣、水污染,病蟲害增多,果樹老化、枯萎,水果連年減產、失收,果農陷入貧困,也鉗制了果樹的生態保護。有專家指出,萬畝果林的衰敗是廣州的一場生態災難。
背景
廣州“南肺”———萬畝果園
萬畝果園位于廣州海珠區東南部,占地約1200公頃(即1.8萬畝)。有2000年歷史,本是河涌縱橫、綠樹婆娑、百果飄香、古橋眾多的優美生態景區。
10年間減少6000畝
1830畝果林被非法侵占,使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廣州萬畝果園保護雪上加霜。這條不期而至的消息,讓剛剛再次深入萬畝果園調研的廣州九三學社副主委、市政協委員梅杰夫剛剛到感到很憤慨,也很無奈。“果園的破壞,是廣州的生態災難!”
九三學社成員鄭靜博士說,在確定廣州“南肺”———萬畝果園保護區為1.8萬畝后,到今年5月份,我們知道又有1830畝果林被非法侵占,現在萬畝果園保護區的實際面積已經銳減至1.66萬畝。
鄭靜博士的另一個身份是廣州市城市勘探設計院副總規劃師,他說,如果按照此速度減少,5年后,萬畝果園必定消失殆盡。
上世紀90年以來,萬畝果園面積由1990年的4萬多畝減少到本世紀初的2萬余畝,最后確定保護區為1.8萬畝。但僅去年又有近2000畝土地被侵占。而萬畝果園最輝煌的時期曾一度達到6萬畝左右。
廣州市海珠區規劃部門指出,從上世紀的1995年到目前的10年間,萬畝果園又減少了6000畝。大量果樹被砍伐,萬畝果園正面臨衰頹的窘境。
按照2000年公布的《廣州市海珠區果樹保護區總體規劃》中提供的數據,果樹保護區東起珠江后航道,西至廣州大道;北起黃埔涌,南至廣州救撈局基地,總面積約為28.37平方公里。這一規劃要求在《廣州市城市總體發展戰略概念規劃》中也有明確的規定。
梅杰夫說,萬畝果園不僅是廣州的“南肺”,也是廣州的城市綠心,同時它是廣州最大的完整的,對生態具有重要意義的濕地。它的消失,將對廣州是一場生態災難。
萬畝果園被誰侵占?
市政公用設施占用地
1990年以來用于城市道路建設的用地面積為158.837公頃,約2383畝,主要項目為:新滘南路、華南路、南環高速公路、廣珠高速公路在這里交會。用于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用地面積為12.281公頃,主要為北山220KV變電站、小洲污水處理廠、危險品倉庫等。
村民違章占用地
1990年以來果樹保護區范圍內村民用于住宅和集資房建設的違章用地共計34.634公頃,違法經濟發展用地85.619公頃,果樹保護區村鎮建設違章用地共計120.253公頃,約1800畝。
單位開發占用地
據統計,1990年以來果樹保護區批出的開發地塊面積共計51.816公頃,約777畝,其中占用小洲、北山、侖頭、官洲等村受污染影響較少的良田達38.25公頃,約574畝。
另有城市建設征地返還給村留用地約690畝。
天上下酸雨河里流污水空中飛針蜂
萬畝果園已無生產優勢
我們穿行在萬畝果園里,根本就看不到清澈的河流,河涌上還漂浮著垃油污。在陽光下閃著亮光。不時有貨車的轟鳴聲從頭頂傳來。在果園里穿行的市政道路,刺耳噪音擾亂了果園的安寧。不時還可以看到為某些工程服務的工場,塵土飛揚。
侖頭村委會主任許滌清說:“這十多年,環境惡化得非常厲害,現在天上下酸雨,河里流污水,空中飛著蜂蠅(針蜂)。現在的水果遠遠不如過去好吃,有一種說不出的酸味和澀味。”
小洲村的書記莫漪萍說,萬畝果園的污染嚴重,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我們都倒霉十多年了。現在通過治理水是好了一些,但大氣還不行。春天的第一場雨,人家是喜降春露,生機盎然,可我們這一定是酸雨。如果這時剛好遇到有果樹開花,那就死定了,一定絕收。
在上涌河邊,流入果林的河水臭氣熏天,烏黑溷濁,行人都掩鼻而過。這原本是村民用于灌溉果樹的水源。村民告訴記者,這條河的水原來都可以用來洗水果的,夏天在里面游泳多爽快呀。現在連灌溉都不敢用了,誰用誰完蛋。可這些臟水直接滲入土壤中,對果樹造成很大影響。由于果林沒有專門的排水系統,地勢又低,一到雨季,臟臭的渠水直接淹到了果樹,導致樹根發爛,果樹被活活浸死不少。
廣州市海珠區規劃部門說,萬畝果園受到空氣和水質的影響。果樹保護區受到環境空氣直接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周邊存在大量的空氣污染源。尤其是萬畝果園正北向工業所排放的廢氣。萬畝果園許多河涌已基本喪失了其凈化環境的功能。
果樹減產果農砍林
梅杰夫指出,生態環境惡化,萬畝果林不斷減產,果樹少結種、結怪果,為了“生計”,果農們只能是今天砍幾棵樹,明天砍幾棵樹,把好好的果林砍成生地。
廣東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潘學文主任,從學生時代起就和萬畝果園打了20多年交道,現還在萬畝果園設有試驗基地。他說,從專業的角度看,大氣、水污染、病蟲害、果樹老化,是萬畝果園大幅減產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從生產上而言,萬畝果園確實已經沒有什么優勢。
果林減產元兇
污染:400多種化學分子與10多種致癌物質
一份廣州環境部門的較早的報告指出,獲取的萬畝果園環境檢測數據470個,分析后表明的主要污染有:在萬畝果園北邊,緊靠東風、龍潭、石榴崗村一線,受到一定程度的空氣污染,主要是受到氟化物和硫化物的污染;
小洲、土華、侖頭也受到較輕污染;
東風村、水利會一帶出現氟化物超標污染;
后窖、水利會、侖頭出現硫化物超標污染;
河涌水、灌溉水、果基土壤中的污染物有氨氮、石油類、表面活性劑和磷超標污染,導致部分水和土壤中度和重度污染;
河涌與土壤中,底泥所含污染物,按控制標準,硫化物高出17倍,鎘高出7倍,鋅高出2倍,銅高出1倍;
部分河涌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較重,有些呈重度污染狀態;
酸雨,是大范圍的環境污染問題,廣州的酸雨污染區是廣東中部酸雨區的一部分……
當地的干部回憶說,當時省環保專家,中山大學的謝永泉教授經過多年的科學跟蹤得出結論,萬畝果園水果減產是由酸雨、廢氣、水污染造成的。因為當時的污染氣體內含有400多種不同的化學分子與十幾種致癌物質,對植物開花結果影響很大。
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潘學文介紹說,萬畝果園是沖積土壤,很肥沃。河泥成為果樹的主要肥料,每到秋后,萬畝果園都會掀起積河泥的群眾運動。
但這些年水和土壤污染嚴重。一般每年都要給果樹上泥,就是把河涌里肥沃的泥填到果樹下,但現在不敢上泥,上泥果樹必死無疑。
市規劃設計院城鎮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高級規劃師方正興介紹,果林區內河網交錯,水量充足,但河涌水質受污染嚴重,使用功能受到極大的限制。按國家地面水水質標準衡量,屬于重度污染至嚴重污染程度,已不能作為一般工業用水及人體非接觸性娛樂用水;在這些河涌的上游段,水質黑臭,連景觀用水的價值都沒有。
蟲害:水果收入連化肥農藥錢都不夠
侖頭村委主任許滌清介紹說,萬畝果園的果民為了防止針蜂把水果咬壞,不得不給水果一個個套上薄膜套,購買農藥殺蟲。一年下來,往往水果收入連化肥農藥錢都不夠。
許滌清從上級農業和水利部門爭取到了一批治蟲農藥,免費發放給村民使用,“一開始領藥的人還蠻多的,但是后來慢慢也沒有人領藥了,因為針蜂是流動的,光幾家幾戶或者一兩個村子治不行,打藥時針蜂飛到別的果園,藥效一過,又飛回來了。”
小洲村書記莫綺萍說,原來農業局管我們的時候,真讓我懷念,經常有技術員下來指導,整個果園統一行動,幾天就把害蟲消滅了。包括修水利,施肥,效果好,見效快。現在我們改成居民了,拿了城市戶口了,也不歸農業局管了,但我們還得靠地吃飯,誰管我們的生產?
海珠區農業水利局領導證實,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現在,萬畝果園的生產量減少了250%。分散的家庭承包經營不適合現代化大生產,由于灌溉、除草、殺蟲等生產管理不統一,各自為政,導致水果蟲害嚴重。
老化:果農沒錢更換樹種
土華的龍眼最多時,一度占全村果樹面積的70%,年產最高160萬斤,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下降到2萬斤,每戶七八斤,現在更是不少家顆粒無收。
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潘學文說,龍眼樹齡,好的可以生長四五十年,不好的10年20年就不行了,這時就要更換龍眼樹。
當地果農介紹說,以前收成好的時候都會有收購站來統一收購水果然后運到外地去,現在這里的水果產量低、品質也大不如前,無法與外地,如茂名、從化、增城等地競爭,效益下降得非常厲害。
莫綺萍說,我們種果樹不生錢,光生氧氣,廣州人吸上了新鮮空氣,精神飽滿,我們光吸氧氣,精神萎靡,能當飯吃嗎?這個問題很現實。沒有錢,果農的生產積極性大大降低,根本就不會有心思去更換果樹,道理很簡單,沒人愿意干賠本的買賣。
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的專家說,萬畝果園確實存在果樹老化,生命力衰退,結果能力逐年下降。多個果園大量存在幾十年樹齡的老樹,特別是楊桃、荔枝等,樹齡都在50—60年以上,甚至100多年,分枝級數大,但果農仍不舍更新,僅在株行間新種植黃皮、龍眼等,而且密度大,多為2×2m規格左右,由于種植密度大,導致樹型差,葉面積少,結果部位少,影響收益水平。
金羊網-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