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有效的執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蘇眉魚貿易應該可以得到長期控制”,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東亞地區主任Craig Kirkpatrick博士說,“一旦進出口國的大部分利益相關者協同行動,建立起一個合法的國際貿易體系,將有助于阻止野生物種的繼續減少。” 會議為期三天,與會者來自蘇眉魚的主要消費地和產地(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巴布亞和新幾內亞),也有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以及香港海產貿易的代表。會議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漁農自然護理署(AFCD),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 )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主辦。 與會者響應組織者的建議,同意開展地區間合作,在科學的指導下可持續利用資源,并努力提高捕魚業者和消費者的環保意識。 蘇眉魚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魚類,成年后通體鐵藍色并長出突出的嘴唇。蘇眉魚主要產于東南亞、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珊瑚礁中,其身長可超過兩米,體重可達190公斤,壽命超過30歲。然而它們大部分會遭致捕撈的命運,其中包括非法捕撈。在香港和中國大陸,蘇眉魚作為一種昂重的食用魚進行交易,其售價曾經高達每公斤130美元。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干事鄺力存博士稱“香港和中國大陸作為主要的消費地區,正積極主動地和出產國合作,確保蘇眉魚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在大多數地區的研究表明,蘇眉魚的種群數量正因為商業貿易逐漸減少,其銳減的比例一度曾高達90%。很多幼魚在沒有達到繁殖年齡時即被捕獲, 造成能繁殖的成魚越來越少而在捕魚過程中的不當行為威脅到的不止是物種的生存,也包括脆弱的珊瑚礁生態系統。 蘇眉魚在2004年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中被列為瀕危物種,在2004年10月召開的第13屆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大會上,蘇眉魚被(被列入CITES附錄II,受到CITES公約的嚴格保護。 “蘇眉魚的可持續的管理計劃和貿易控制都仍然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出口國和進口國都面臨著如何有效執行CITES公約的巨大挑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Yvonne Sadovy說,“我們希望此次會議所取得的成果為即將開展的各方協作鋪平道路,以確保所有的貿易行為都是可持續的,不會威脅到蘇眉魚的生存。” |
來源:wwf |